第(1/3)頁 先是內(nèi)閣一起奏請皇上擇立太子,儲君不立,社稷不穩(wěn)。 而后,戶部尚書及一干大臣以立長為由請立趙王為太子。 工部尚書及一干大臣則以立賢為由請立七皇子為太子。 七皇子趙祁,年十五,乃安嬪所出,母家雖不顯,但也是書香門第,且七皇子聰慧過人,恭順有加,脾氣溫和,實是擔得起一個賢字的。 但不管是戶部尚書一干還是工部尚書一干,皆被皇上罵了個狗血淋頭,甚至皇上還發(fā)作了好幾個大臣,不是貶官就是罰人閉門思過。 一通龍顏大怒,讓眾臣都知道皇上且還惦念著先太子呢,這個當頭,誰請立太子,誰挨收拾。 這事便暫且安靜了下來。 一晃,就是瑞康二十六年的除夕了。 因著宋氏呂氏他們都回并州去了,這個除夕,石榴干脆是讓大哥二哥他們過來一起過的。 長輩不在,孩子們都不在,到底也少了熱鬧,冷冷清清也就過了。 年一過,二月里,朝中請立太子的聲音再度響了起來。 這次,皇上倒是沒再發(fā)作罵人了。 為了江山社稷,這儲君也是要立的。 畢竟,皇上今年已經(jīng)五十有六了,怎么著也不算年輕了。 見皇上默認了,一眾大臣也是打了雞血,請立太子的奏折是一本本的往龍案上送,早朝時也是爭論不休。 到底是立長還是立賢,朝中站趙王和站七皇子的是旗鼓相當。 當然,也少不了一部分人保持中立,誰也不站的,比如靖安侯府,比如愉親王。 趙王為了獲得愉親王的支持,那也是下了血本,專門花高價從東邊買了上等的珍珠回來送給愉親王妃,誰都知道,愉親王愛妻如命,討好王妃比討好他更讓他歡喜的。 就在趙王以為自己勢在必得之際。 四月里,中宮皇后卻突然將十七皇子養(yǎng)在了名下。 只因十七皇子的生母劉美人為救皇后娘娘不慎跌入了御湖,救上來時人已經(jīng)沒了氣息。 皇后娘娘感念劉美人救命之情,又看在十七皇子年幼,便將人抱來了身邊親自撫養(yǎng)了。 這一下,情形就復(fù)雜起來了。 不管是立長還是立賢,那都是基于中宮無所出沒有嫡子的情況下。 但祖宗規(guī)矩,必是立嫡高于一切的。 現(xiàn)在皇后娘娘將十七皇子養(yǎng)在了自己名下,那玉牒上,十七皇子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中宮嫡子了。 五月里,便有大臣上奏,請立中宮嫡子為太子。 趙王一派自然以十七皇子年幼為由反對。 七皇子一派暫且保持沉默。 就這么爭爭吵吵的又是半月,到六月里,皇上下了圣旨。 祖制有言,儲君當以嫡子。 是以,年僅三歲的十七皇子便被正式冊立為了太子。 朝中爭的臉紅脖子粗的趙王黨也只能偃旗息鼓。 得知十七皇子被冊立太子,石榴也是唏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