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不是,為何不能尋機私下來見朕,將心中所想道明。 假如爾等益州士族言之有理,朕定會平心氣和與汝等共同商討解決。 怎的偏要以此等兩面三刀、暗中攪局之法來表達對朕的不滿?” 杜瓊見陛下似乎還有“給自己留條生路”的意思,心中稍定,趕忙去想如何應對陛下之言。 思來想去,發現不論以丞相薨逝以來,朝中發生的哪件大事來說理,似乎都與自己脫不開關系,只能讓陛下掌握自己更多罪行。 無奈,杜瓊只好將之前迷惑曹綾、夏侯霸所用“代漢者當涂高”來應對陛下。 只要自己將陛下注意力吸引,令陛下專注于為何自己以及益州諸公對朝廷北伐如此唱衰之上,興許今次就能躲過這一劫。 拿定主意,杜瓊平復下情緒,跪地磕頭道: “陛下明鑒!請先恕老臣后話無罪! 否則即便陛下當即將老臣斬殺,老臣也不敢將吾等唱衰朝廷原因道出!” 李世民聞言,心中便有了計較。 歷史上這家伙曾經多次解讀各類讖語、預言,其中就包括“代漢者當涂高”之說。 杜瓊、譙周二人,在歷史上就是十分不看好北伐之事,并且總以“代漢者當涂高”私下蠱惑眾人。 尤其譙周,活到鐘會、鄧艾伐蜀之時,最后還是在鄧艾偷渡陰平之后,勸劉禪投降。 如今杜瓊自知無話可辨,又不敢過多談論朝內外禍事,此番極有可能搬出“代漢者當涂高”的讖語來迷惑自己。 “現在朕恕罪與否,對汝而言還有區別嗎? 趁吾還有一絲耐心,最好速速將心中之事道來! 再敢廢話,朕當場就送汝去見先帝、丞相!” 杜瓊不敢再多嘴,心道不管今次能不能活,先把讖語講出再說! 下定決心,杜瓊嘆口氣,跪著稽首道 “陛下明鑒! 老臣欲言之事,當從先祖之讖語說起……” 見陛下沒有打斷自己的意思,杜瓊繼續道 “陛下應知先賢以及大漢武皇帝都曾言‘代漢者當涂高也’。 早在黃巾之亂時,此讖語就多有人討論。 不論眾人如何討論,爭得不過是‘涂高者’正統所在。 而對于‘代漢’卻無人爭論,可見世人皆以為朝代更迭乃世之常情。 漢武大帝也曾言‘六七十二代漢者當涂高’,正應在二十九代君王靈帝身上。 自靈帝駕崩,天下紛爭四起開始,大漢衰落之勢已成定局。 時至今日,一切興漢之舉皆徒勞,可見此乃天意!” 杜瓊越說越激動,頓時忘記了自己的“戴罪之身”,下意識起身繼續道: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先帝自稱‘漢中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