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后關將軍督荊襄之眾攻樊城,響應先帝。 此戰關將軍腹背受敵,又遭奸人背叛,最終敗走麥城殞命。 先帝一怒之下不顧群臣阻攔,興兵伐吳,遭陸遜火燒連營而敗。 先帝冒煙突火,率殘兵歸永安,荊州全境失陷。 至此吾等只剩一州之地,再無力大舉伐魏、討吳。 然先帝不信天命,執意以一州之地北伐中原,興復漢室。 先帝駕崩后,諸葛丞相又接替先帝,繼續行此逆天之舉。 數次北伐,縱使丞相有經天緯地之才、奇謀妙計頻出,最終也未能成此逆天之舉。 如此多擺在陛下、吾等面前的先例,還不足以說明目前天下大勢? 老臣自詡略知占卜推衍之術,經過推算解讀,早就確定讖語中漢室不可復的寓意。 至于‘當涂高者’,我想陛下自有理解,在此就不再多說。 既然天意如此,陛下又何必苦苦追求那根本不可能達成的夢想呢?” 李世民聞言,冷笑一聲。 心道,果然拿出那句讖語來解釋其與自己對立的原因。 “那依杜太常之言,既然朕不可行此逆天之舉,那朕應如何自處?” 杜瓊見陛下面色緩和,心中大喜,覺得今日有逃過此劫的希望。 為了增加自己度過此劫的希望,杜瓊在腦中迅速組織語言,想出一套說辭。 “啟稟陛下,老臣所言之事,也并不絕對。 畢竟讖語為預言,天下大勢最終如何發展,也不能只憑預言。 老臣以為,陛下應順應天時,暫停逆天之舉。 吾等益州諸公愿為陛下提供錢糧、珍寶、美女等,供陛下在蜀中享樂。 陛下自今日起,只管謹守蜀中,修建宮殿園林,享用美酒佳肴,在后宮之中與嬪妃嬉戲…… 若此后天下大勢有變,興漢之事可行,陛下再順勢而為,當事半功倍。 總比陛下整日嘔心瀝血,強行逆天而為要好吧?” 張嫣聞言,不等李世民發話,抽出背后寶劍指著杜瓊道: “大膽狂徒!這般妖言惑眾,企圖蒙蔽陛下,其心可誅! 興漢與否,全在陛下一念之間,汝等既為陛下之臣,當以陛下馬首是瞻! 汝竟然敢讓陛下放棄先帝、丞相遺志,轉而與汝等茍且富貴之人為伍,安享富貴? 如此行徑,豈不是勸陛下做個昏君?” 說著,向前一步,舉劍向杜瓊砍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