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些官員會獲得來自朝廷各種名色的賜賚,尤其是在朝的大臣,所得賞賚則相對更多。 這部分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 除此之外就是朝廷是賜給官員節錢,屬于官員過節時的補助性收入。 但仍舊不能讓官員一家老小過上好日子。 朝廷給的錢不足以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官員們只有另想辦法。 一是官場交際收禮。 如各省進京入賀的官員,全省府、州、縣均需要贈送“贐儀及長夫”,其數有時多達300兩—500兩銀子。 二是貪污受賄。 按照明代的俗例,每當朝覲之年,地方知府、知縣以上官員,必人須沒人拉一二千兩銀子入京,投送各衙門,及打點使用。 根據明末人陳子龍《安雅堂稿》卷十的估算。 一個僅僅管轄百里的知縣,從布衣身份,直至官拜御史、給事中,所費最少大約也要數千兩銀子。 這些無端的虧空,府、縣官員不可能自掏荷包,最后還是通過納賄等加以補齊。 二是通過侵剋而增加額外收入。 以宜興縣為例,據唐順之的揭示,地方百姓為了供奉縣官的飲食起居,每年將達100兩銀子。 三是通過勒索、科賄而增加額外收入。 根據成化十五年(1479)明憲宗所下圣旨的揭示。 當時管理京城九門和通州各處抽分廠的內外官員,大多不遵法度。 將那些原本不該抽稅的柴米等項物品,“一概擅自抽分,或差人四散當攔,巧取財物”。 京城如此,地方也不例外。 以陜西盩厔縣科派車輛、牛騾為例,每年科派的車輛多達三四百輛,折合成銀價,相當于一縣的均徭銀數。 這些科派的銀兩,最后均落入知縣的私囊。 既然你老朱家不給我草吃,我只能自己找草吃。 既然我自己找草吃了,你老朱家的江山破不破滅跟我有什么關系。 你朝廷有沒有錢也跟我沒關系。 所以,朱祁鈺一登基就給各級官員漲俸祿,為的就是讓官員們對大明能夠用點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