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老了,一個人住在這帝君大殿實在太孤獨了。 我最快樂的日子其實就是你小時候被你爺爺抱來地府玩的那幾年。 小小的你太可愛了,我恨不能把你捧在手心里疼啊! 你是慕老頭兒的孫女,可是在我心里你又何嘗不是我的孫女呢? 可是你總是要長大的,孩子一長大了就會離家中長輩越來越遠。 你該有自己的生活,該有自己要做的事,不可能天天在家陪著我這個老頭子。 我一開始其實只是想替你擋一擋天劫,因為我算到那場天劫你十有八九是過不去。 其實那次如果你只是死亡來到地府,我真的就懶得管了,畢竟巴不得你來地府。 可那是天劫?。屇慊觑w魄散的。不能讓我的孫女魂飛魄散??! 所以我就想出了那么個主意,做了一個你的替身。 后來事情算是成功了,雖然還是有點偏差,但無所謂了,你在哪兒不是一樣過日子。 可是那個姑娘我卻舍不得毀掉,她嘴甜地叫我帝君爺爺,我聽著開心,就像你小時候。 長離啊!現(xiàn)在事情都過去了,你別怪我?!? 慕長離吸了吸鼻子,往前走了幾步,直接摟了北陰帝君的脖子。 “帝君爺爺,對不起。 謝謝你。 不過你別怕孤獨,我又給你帶了個孫子回來……” 樹靈被留在帝君大殿了,北陰帝君還是挺高興的。 果然是人老了就喜歡熱鬧,慕長離算計著以后還是要常來,不然這老頭容易搞歪門邪道。 然后她就趁著北陰帝君高興,打聽起關于黎家的事情。 “主要是這件事情間隔的年頭太多了,實在很難查到線索。最近有了黎洛的消息,但也是趕巧了,手頭事情實在太多,全都趕到了一起,所以沒顧得上她。等到我們想要再去找黎洛時,就發(fā)現(xiàn)黎洛已經(jīng)找不到了。 我試過各種法子,都查不到黎家事件的線索。 帝君爺爺幫幫我吧!只要把這件事情解決掉,我在陽世間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要不然總是差一件事,我日子過得也不消停。 帝君爺爺不會眼瞅著我不消停不管的對吧?” 北陰帝君覺得這丫頭是吃死了他,但主要是他也吃慕長離這套。 多少回了,只要這丫頭一撒嬌,他是要什么給什么,求什么事辦什么事。 但黎家的事……“我知道你在查,所以其實背地里也替你查了一下。 嗯,怎么說呢!那位九皇子記恨南盛皇帝那么多年,其實南盛皇帝也挺冤枉。 因為這件事情不能從我們這些人的角度去看,得從陽世凡人的角度去看。 那對于凡人來說,當初的黎家就是謀反了。 畢竟青天白日的,誰好好的能往詭案上面想,你說對吧?” 慕長離點點頭,“所以黎家的案子還是跟詭案有關?!? “肯定有關??!鳳歌城的護城大陣壞了,就是從二十多年前開始壞的。 一開始壞得輕微不易察覺,就算有什么東西鉆進城里,也都是些塵埃小物,掀不起風浪。 可是后來漸漸就壞得有些明顯了,有只大妖通過一幅古畫鉆進鳳歌城,附在黎家人身上。 那只大妖不是南盛的妖,而是無雙國的,好像是無雙國某一任國君豢養(yǎng)的小獸成了精。 那小獸一心一意替主子報仇,憎恨南盛人,想要將南盛搗毀。 但其實黎家并不在大妖的計劃之內(nèi),他只是趕巧了,得到了那幅古畫。 大妖當時應該是遇著了一些麻煩,我懷疑麻煩來自于它對鳳歌城護城大陣的錯誤估算。 它以為大陣已經(jīng)損壞,陣的威力就也跟著衰減,但是沒想到損壞歸損壞,卻還沒損到要衰減威力的程度。這就導致了它在鳳歌城內(nèi)寸步難行。 最后實在沒辦法,遇上了黎家人,當時那個心情怎么說呢,就屬于是來都來了。 所以這個事兒,黎家真的就是趕上了,命里該著的一大劫。 但這是過后我們調(diào)查出來的結(jié)果,你讓陽世間的人去往這上面想,那他們是萬萬想不到的。畢竟他們連鳳歌城有護城大陣都不知道。 講道理,當時這個事一出,黎家就是全責,你讓陽世凡人說破天去,黎家也是全責。 因為不管怎么查,黎家就是有罪,所有的事情都是黎家人做的。 沒有人能想到黎家人的身體里潛藏著一只大妖,大妖又不會自投羅網(wǎng)。 所以南盛皇帝其實挺冤,當然,九皇子跟他那位母妃更冤。 只能說是造化弄人,或者退一萬步來講,黎家命里該著有一大劫,就算劫不在大妖身上,也會在別的地方。 我知你答應了那位娘娘要徹查此事,現(xiàn)在我將事情的原委與你講了,你可以去告訴她了?!北标幍劬f到這里,把一枚畫好的符咒遞給了她?!澳萌グ桑∈俏矣H自畫的聚魂符,你用這道符可以聚全她的魂魄,將人送回地府。讓謝必安隨你走一趟,助你完成此事。 但你要說在陽世間能否功德圓滿,阿離,還差一件事。 鳳歌城的護城大陣,修復完畢你才算真正的圓滿! 去吧孩子!爺爺就幫你到這了?!? 再離開地府時,陽世已經(jīng)是次日晌午。 她帶著謝必安先回了西疆王府,聚齊怡妃的魂魄,講完當年黎家遭遇,她覺得怡妃也釋懷了。 她其實一直覺得皇帝負了她,但實際上就如北陰帝君所說,對于凡人來講,黎家就是有罪。 皇帝當初那樣做也是別無選擇,因為那種事情一發(fā)生,怡妃就算不去西關,也是要被打入冷宮的。朝臣不會容忍一個娘家叛國的妃子好好活著,畢竟叛國是大罪,無論朝臣還是百姓,都不會放過怡妃。 現(xiàn)在知道真相,怡妃的心結(jié)解了,竟也沒有要求再看蕭云州一眼,就跟著謝必安去了地府。 慕長離覺得其實見與不見也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在蕭云州心里,怡妃已經(jīng)死了。 只要黎家的案子有了結(jié)論,他就也能解開心結(jié)。 她回了長寧侯府,老夫人因為高興,張羅了一桌子好菜,就等慕長離回來吃。 那位二爺也是絕了,把老夫人哄得一口一個好兒子的叫,聽得秦莊儀一愣一愣的。 但這事兒對外怎么說呢? 慕長離提議不如就說是孔家那邊的子侄,過繼到老夫人這邊,給老夫人晚年做個伴。 這個提議二爺覺得可行,只是他覺得自己住在侯府不太好,畢竟這里是元青的家。 而且家里還有秦莊儀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