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都是拉木加的常態(tài)了。 陳鈞在來之前就有了解,所以,他并沒有覺得有啥,本來邊防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平靜。 之所以人民覺得平靜,覺得戰(zhàn)爭很遠。 那是因為我們有五萬邊防軍,死死守住了邊境線,寧愿戰(zhàn)死也絕不后退一步,將戰(zhàn)火擋在國門之外,造就的和平。 拉木加的情況沒讓陳鈞感慨,真正讓他感慨和心情沉重的是,一路上和林木閑聊時,每每提起林芝團部,對方總是一臉的羨慕。 經過陳鈞刻意詢問才知道。 身旁的這名老兵,從12年參軍入伍,當時被拉到軍分區(qū)呆了不到兩個小時,后來又分配到353團,在禮堂聽了一節(jié)課,吃了一碗素面后。 到如今足足七年了,戎邊七年,他所呆的地方只有宿舍到哨崗,再到巡邏線。 也只是兩人聊熟了,林木覺得他這個團長還挺隨和,才敢張口打聽一下林芝現(xiàn)在的狀況。 他想對比下,跟自己印象中的林芝有沒有變化。 一番談話,陳鈞聽得那是如鯁在喉。 他理解這種與世隔絕的痛苦,也理解邊防戰(zhàn)士對外界的渴望,可就是這么痛苦的環(huán)境,一個個老兵完成了兩年的服役后,并沒有選擇離開。 第五年原本可以離開,依舊沒有,談起明年是否離開時。 林木連猶豫都沒猶豫,還是搖頭,至少在這一刻,陳鈞覺得自己是真不如面前的這名老兵。 至少,對方對祖國的熱愛,對邊防的貢獻,比他強。 陳鈞所能做的,也只是細細的將林芝的情況,講給老兵聽。 老兵認真的聽完,很是感慨著說比他印象中的樓高了一些,街道也干凈了不少,沒有以前那種隨處可見的大煙囪和牛糞了。 兩人一路走一路聊,等快到拉木加哨崗時,陳鈞終是忍不住詢問對方,需不需要什么幫助。 他自問身為一名團長,只要林木開口,不說多好的條件,至少幫他換個環(huán)境,還是能做到的。 畢竟戎邊七年,林子對祖國的奉獻已經做到了,換個環(huán)境沒啥不妥。 可惜的是,林木聽到詢問,他只是輕輕搖搖頭,雙眸帶著一絲憧憬說道:“團長,您真不用擔心我。” “我在這都習慣了,等您回去幫我?guī)追饧視秃茫疫@幾個月攢了好幾封,讓家里人知道我在這的消息就成。” “其他的真不用,謝謝團長關心。” 對于這位很懂父母心,又富有親情,責任感的戰(zhàn)士。 陳鈞還能說什么呢? 他只得抬手再次拍了拍對方寬厚的肩膀,轉身登上了拉木加哨塔。 立身哨塔之上,極目遠眺,風景很美,藍天白云下殘雪覆蓋著枯草,沙丘,沒有灌木叢。 風打著哨音呼嘯而過,構成一幅色彩單調,自然天成的曠野莽原圖。 距離哨崗不遠處就是24號界碑,甚至都不用拿望遠鏡,就能看到上面鑲刻著激動人心,紅彤彤的那兩個字。 看得出來,拉木加的戰(zhàn)士,對界碑照顧的很好,上面擦拭的很干凈,字體也是經常描紅。 畢竟,這是祖國主權的象征,更是軍人心中的圣碑。 從哨崗的位置還能看到戰(zhàn)士巡邏時,留下的一串串腳印。 景色不錯。 但陳鈞此時,卻沒有心情去欣賞了,他拿出地圖一一比對,細致的在上面標注。 353團團長過來拉木加,這么大的動靜,邊防連的干部不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 陳鈞這邊地圖還沒對完,拉木加連長高魁,指導員邊文通,連帶著連里股長,司務長全都急匆匆的跑過來。 尤其是連長高魁,神情極為嚴肅。 他來到哨塔的位置后,先是掃了一眼團長所在的位置,緊接著就拉上王建星走到一旁,急切道:“參謀長,你怎么這時候把團長給帶過來了?” “什么意思?” 王建星挑了挑眉,但別誤會,他可不是生氣。 邊防連長敢這么跟他說話,那就代表這邊的情況嚴峻程度,可能超過團部之前所掌握的范圍。 不過想來也是,他們邊防一線行都快出來兩個月了,團部的情況不可能隨時知道。 別看他們這次巡防時間挺久,那是因為需要走的地方太多。 若是真有啥情況,哪怕邊防連沒有通訊手段,也能安排戰(zhàn)士下山,就近去補給營地傳遞消息。 最慢兩天團部就能得到具體匯報。 高魁也不敢墨跡,再次壓低聲音,急切的開口道:“參謀長,今年的情況不太對啊。” “寒流比往年過來的早,這還沒到十月份呢,仲巴高原那里就要大雪封山了,要不了幾天,寒流就會過來拉木加,隨時會封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