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此并沒有像是許父一般不順眼,而是越發傾佩。 贊嘆道:“真人真是神通廣大,智慧通達!” 許甲道:“這些書,很是有用,尤其是樂理工譜的部分,事實上許多科儀都要涉及到樂理,我看你們道觀就發展得不錯,或許可以從這里出發,借助五音,調理五行。” 許甲其實就是想要培養一個“道樂團”。 經主道人點點頭:“念經都有經韻,這點我們倒是經常有學習,尤其是我們的經韻,繼承至于先秦,是春秋戰國之時的宮廷之樂,多以玉石作器,擊之則鳴。” “我們便是想要從中探尋出玉石之音,和服餌更好煉化之間的關系,聆聽此音,往往心曠神怡。” 說罷經主道人,便找來了幾個道人,將山居觀的一套玉玉磬搬出來,玉石各色,大小不一,吊在一個架子上,攏共三層,最中間的宮、商、角、徵、羽。 經主道人一人擊磬,便有“清泉石上流”的自然之感。 “很不錯么。”許甲為其轉身! “多謝真人夸獎!”演奏完一曲,經主道人不好意思的笑笑:“這都僅僅是凡俗的技藝,算不上入道,只能叫微末小術。” “怎么能叫微末小術呢?”許甲搖搖頭:“自伏羲發明琴以來,便給枯燥無味的捕獵,農耕,帶來了文明的種子,伏羲大圣仰觀宇宙,俯瞰大地,演化先天八卦,其琴音亦演示五行,只是后來周文王,周武王又各自加了一根琴弦,才成了如今的七弦琴。” “五音,五色之不同,無非是五行在不同器官上的感受,比如在口中便是五味,在肌膚便是寒熱濕溫,在天地之間便是東南西北。” “我雖不懂得你這個石磬如何演奏,但確實從中聆聽到了大山的聲音。” “莊子說:人籟是有意之聲,地籟是自然之聲,天籟是無聲之聲,你這個屬于有意模仿自然之聲,但還不到無聲之聲的境界。” “我從前也有過學習樂器,是調和心境,體悟天地之時所學,不知道你這里有沒有古琴?我且與你們彈奏一翻聽聽。” “有的,有的,我們觀中有一把前朝《大圣遺音》伏羲式古琴,是梧桐木所制,是我們觀主的遺物。” 說罷張真真璣便親自去取來。 這古琴,造型古樸渾厚,琴身肩寬而腰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