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九 道兵之術-《我為天地一仙人》
第(1/3)頁
黿將軍和敖錦一并回了水府,許甲將水妖衙門放到了水府,至于陸妖衙門,便依然在三清山上。
他們兩個往后主風調雨順,是許甲掌握“神權”的最基礎的支持。
許甲打算豢養真正的道兵,就像是少林寺豢養的武僧僧兵一樣。
事實上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了,但上面的道觀還沒有修好,修好估計要兩三年。但不妨礙招收弟子。
山居觀也是認了自己為祖師的,但這些道士并不精通武學,命功,多是服餌煉丹之輩。
況且山居觀在本地還是名聲顯赫的,會治蛇毒,賣的驅邪符可以到二兩銀子一張。
地藏庵出事后,玉山這邊的信仰,已經沒有什么人可以跟許甲爭了,百姓的精神寄托,初一十五上香,也很少去地藏庵改成的金山寺了,寺中尼姑們也是清修閉寺,不喜開山門。
所以山居觀雖然在山腰,需要爬一個時辰,可香火比從前要好上太多了。
當然之前,山居觀的人設并非一個武林門派,也不常招收弟子,弟子都是撿來的,或者因緣際會,自己上門來的。
如此看來山居觀還挺適合培養一些道兵弟子的,一邊念道經,一邊習武。
教官都找好了,就是武舉人陳公明了,考武舉人,不僅僅是練武功,還需要練兵,韜略。
不過陳公明明顯是不怎么合格的,況且他的練兵方式也不一定正確。
大寧朝是沒有全職軍人的,有些像是前世的大明,都是地方屯田,農忙時一月一練,一月二練,冬日時十日一練,五日一練。
不過那都是開國時候的事情了,軍田之類,早多少年前就被賣得七七八八了,在編的軍隊也基本都是吃空餉,要么都是一些七老八十的。
地方軍職武官,也成了買賣的商品,就像是陳公明,他考了武舉人后,便不愿意從軍,而是做了地方縣尉。
因此他反而最適合來操練這些道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