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零 東大使團-《我為天地一仙人》
第(1/3)頁
贛州迎來了第二次均田。許公許志遠,也在城破后第三日,來到了這里主持工作。
贛州太守,并沒有被殺,因為他其實也屬于可以用的人才,至少他主動均田,只是路數利益錯了。
如今他就一身布衣,跟在許志遠邊上,看許志遠是怎么均田的。
說實話,第一次均田的既得利益小地主,富農,個體商戶,這些人都是希望不要均田的。他們發聲最大,當然,這些也是許志遠要“爭取”的對象。
但大地主,世家宗族之類,肯定是要受到清算的。
贛州太守以為許志遠只是“作秀”,因為歷朝歷代,真的沒有哪個真的把黔首真正當人看的,不說鄉吏這種,都有杜甫寫出的“石壕吏”等三吏描繪底層畫像。
便是小兒也知道:“破門的縣令,滅門的知府”。
封建帝制的腐敗速度是非常快的,哪怕是“不忘初心”的朱元璋,在位不停的殺貪官,可也是止不住的。
宗法制代表的門閥世家,帝制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以及科舉制所代表士大夫利益集團,這些若不改變破壞,普通黔首,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因為這些個制度,就是維護壟斷,維護統治,控制話語權的。
當然,這不僅僅是歷史中的那些個真實王朝,這里甚至還涉及到了“仙神斗爭”,上層世界的“政治理念”,也就是所謂的“大道之爭”。
總之,是籌碼,是資產,是勞動力,是數值,是功績,卻唯獨不是“人”。
贛州太守看了七八日,可也沒有感化,他天然是進士科舉出身,是世家門閥子弟,是皇帝親命的官員,家中有奴仆百十人,田畝上萬,學生,鄉黨,這些都是他的資源,勢力,利益,他不可能背叛這些。
甚至他覺得就算造反,我跟你,但你怎么能剝奪特權呢,不是為了這個特權,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誰拋頭顱灑熱血,跟你造反呢?
這群泥腿子么?他們靠得住么?
他沒想明白,也不想跟著許父身邊看,只求一死,許父沒有同意,認為他是沒有體悟過勞動人民的痛苦,所以不理解勞動人民的立場,于是下放他去南昌鄱陽農場勞動改造去了。
……
占據贛州之后,整個江南西道,從北至南,各處便盡數降伏,義軍稍微整頓一二,便兵分三路,一路取粵地,一路取閩地,一路往浙地去了。
但這都并非直取大城,而是奪取關要之處,同時建立重鎮,設立前線軍工,鋪設鐵路,修整道路,橋梁,一邊在江南西道之地大搞基建,一邊卻是要一點點推進三省。
其中姜齊,往粵地去。申豹往閩地去,陳公明則往浙地去。
浙地富裕,兵強馬壯,朝中臣子權貴多,亦多世家大族,是最難啃,也是最富得流油的一塊骨頭和肥肉。
粵地古稱嶺南,閩地亦差不多,雖港口優勢多,卻多山濕熱,南方少數民族多,所以姜齊,申豹主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