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50年的正月。 異人圈里,正道魁首,千年大派的天師府天師之位有了結果。 張之維接過老張天師張靜清的衣缽,成為第六十五代嗣漢天師。 這個結果對于異人圈的各家各派而言,其實并不意外。 張之維這一代弟子里,有張之維和張懷義這兩位冒姓張弟子,對天師府有所了解的他們很清楚一個天師府弟子被賜予冒姓張是什么含金量,更別說老張天師有兩個。 在有兩個冒姓張弟子的前提下,張恩溥這個天師后裔的子弟即便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有名無實天師,又差點搞出一場同室操戈的慘劇,大伙也不認為這天師之位會落到他頭上。 更別說人家跟著跑去小島自立門戶,企圖卷土重來。 這種眼界,這種格局,但凡有點底蘊的門派都看不上張恩溥這家伙。 開什么玩笑,就那屁大點的地方,真去了這輩子就這樣了。 所謂人離鄉賤便是如此。 若當真可以卷土重來,名門四家不說其他,王家和呂家早跟著走了,這兩家底蘊是不如你們天師府,但人家在世俗圈的脈絡絕對比天師府廣多了。 饒是如此,王家和呂家寧愿留在大陸也不跑,就知道原因了。 而天師府二張,一個在之前甲申年剛鬧出一場三十六賊結義,早早就被王一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在各家各派見證下鎮殺,至少明面上那與無根生,高艮,谷畸庭這三位全性結義的三十三人皆已死去,不會再現身于人前。 就算大伙后面回過味,意識到這可能是王一,張之維與老張天師,左若童等一眾玄門掌門唱的一出雙簧,可誰又敢挑明呢? 誰敢去直面當今中華異人圈兩大絕頂的威勢呢? 就這樣吧,大伙心知肚明就行,眼不見,心不煩,自然就慢慢不會有人再去打那八奇技的主意。 二張的張懷義算是社會性死亡,就只剩下個張之維。 早年雖然老張天師通過江湖小棧宣布將張之維逐出師門,不再是天師府弟子。 可也只是口頭形式的宣告,連個退師表都沒有。 那張之維什么時候再回龍虎山,再成為天師府弟子,那還不是老張天師動動嘴巴的事,我們還能反對不成。 或者說,當張之維重回龍虎山,接過老張天師的衣缽成為下一代天師的消息傳來,名門正道各家各派都松了一口氣。 沒招啊,相比于王一這個一開始就從全性名宿鬼手王耀祖這里出道,跟他們名門正道玩不到一起的絕頂來說,張之維這個根正苗紅的天師府出身,如今再回天師府繼任天師,他們更好接受。 雖然這么做有點脫褲子放屁的嫌疑,但總比兩個天下絕頂都游離在異人圈之外,管著他們要好。 只是這兼任民俗調查局局長,又是個什么操作? 大伙不懂,也只能暫時觀望,看看接下來這個新中國對他們這些異人采取怎樣一個態度。 時間過得很快。 新中國成立之后,每一年,中華大地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華異人圈各家各派的小心思,也隨著各家各派接到邀請,一同北上出關,出境,在雪原見證了王一和張之維兩位中華絕頂邀戰西方陣營17國異人高手和仙家的那一戰后就沒了想法。 這場被后人稱之為決定常人與異人兩個群體命運的邀戰也被叫做第一次因果之戰。 那是場空前絕后的戰斗。 給全世界的異人都上了一課。 告訴全世界的異人,飛升神圣的傳說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兩個就是活著的神圣。 時代確實在變化,在發展。 但是修行從未有過盡頭,只是你們不曾達到罷了。 后來的日子,大伙開始習以為常。 時代在往前走,你跟不上,不愿變,那就只有接受被淘汰這個結果。 如果不愿接受,還要食古不化,王一以公司之名,張之維以天師之位,行伐山破廟之事時就別在那哭。 最先做出改變的就是名門四家,高家站隊,陸家中立,呂家王家抱團。 諸葛家三脈合流,遷至江浙。 唐門不再做殺人買賣,改成了學校,或者說唐門將殺人的買賣變成了一門課程,只對相關部門開放。 墨骨柔筋門,墨門,天工堂,秘畫門慢慢沒了消息,沒了動靜,當年那鬧出一場風波的三十六賊結義,那三十三位正道弟子的門派,有一半在這歲月變遷中沒了動靜。 二十年時光彈指一揮間走過。 中華異人圈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玄門正宗中,天師府超然物外,少林,靈隱,茅山,武當,三一低調行事,鮮少在江湖走動。 由王一管理的四通公司凌駕于整個異人圈之上,不對異人圈進行直接管理,取而代之的是由張之維兼任的民俗調查局。 這二十年的時間里,大伙逐漸明白這異軍突起的民俗調查局是一個怎樣機構。 這是一個解開中華大地那些迷信,封建的民俗,讓世人更直觀了解這些怪力亂神神秘面紗之下,都是些招搖撞騙之徒,欺世盜名之輩。 亦或者是一些門派依靠手藝吃飯的行業。 這無疑是在掘一些門派的根,自然會有反對的聲音。 然而他們的聲音根本傳不到王一和張之維這里,一個民俗調查局就能鎮壓他們。 就如這二十年時光一樣。 二十年一代人,舊時代的老人要么離世,要么隱遁,一代新人逐漸換了舊人。 而這二十年里,這一代的新人基本都扎堆出現在這個成立二十余年的民俗調查局當中。 張無忌,便是這一代新人中的翹楚。 張無忌,第六十五代天師,當世兩絕頂之一的張之維之子,王一之徒。 自幼聰慧,懂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