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明,金陵城。 如今已是大年初五,各店鋪皆已開門迎財神了。 因此城中各茶坊、茶樓、酒樓等一開業就客滿為患。 和興茶食店中,各人都對過年一系列的離奇事件發表看法。 先是大年三十倭軍侵犯我大明疆界,同一時間云南、宣府、大同方向,東北方向敵軍皆扣關,到如今北邊的消息依然不時傳來。 然后是大年初一,我軍水師聞風而動,于海上截住滿載而歸的倭軍,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海戰,最終全殲敵軍,至于傷亡大明日報、金陵晚報皆沒有提及。 于是在大年初二,圣旨昭告天下,倭軍屢犯我大明疆界,荼毒沿岸百姓,我軍忍無可忍,決定反擊。終于在初四這一天攻破倭賊京都,俘虜倭國天皇一脈和征夷大將軍滿門. 而倭國則歸降我大明,改名東海行省。 之后則.天幕崩碎 以上皆是這幾天大明日報、金陵晚報的內容,有了這幾天高強度的對戰,大明日報、金陵晚報一戰成名,銷量翻了不知多少倍。 萬掌柜翻著手中那張到處沾著墨水,黑乎乎顯得有些臟的報紙,怎么也沒找到后續關于天皇一脈或者東海行省的信息。 這報紙使用的是活字印刷術印刷而成,因為墨水滲透性太強的緣故,一印下去即投紙背,而且報紙與報紙之間重疊也會導致墨水污染到其他區塊,因此顯得有些臟。 “沒說怎么處理倭國天皇和大將軍一脈啊?” “依某的意見,這些禽獸,不如全都處斬!” “大過年的,怪不吉利的,我支持下個月處斬!” “.魏國公威武!” “天幕啊!” 皇宮中,一場關于東海行省的承宣布政使的人選還在激烈商討中,最終合適的人選其實不多. 李善長、胡惟庸、劉基、徐達等幾人。 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適時打斷了百官的爭論,出聲說道:“燕王?” 過了年,已經有些大人樣的燕王等幾兄弟,臨時被喊來參加朝會,聞言也是愣了一下:“兒臣在!” “你可愿出為東海行省布政使?” 一言出,滿朝皆驚,百官臉色變了又變。 燕王歷經一年多的“深刻教訓”已然變得沉默,人也從最初的張揚、外向變得更加沉穩,殿前這一出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于是老老實實答道:“兒臣愿隨大軍遠渡大海,為我大明去尋那高產糧食之種。” 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畢竟是自己兒子,而這么多兒子中除了標兒就屬他最為出色,要他出為布政使并不是真正將東海行省放在他肩上,而是借李善長之手培養他做事而已。 況且他再不喜老四,也是因他掀起內戰風波,以及他的那堆不孝子孫罷了。虎毒尚不食子,他又怎么忍心讓老四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遠渡重洋? “東海行省乃探查隊伍的大后方,關系甚大。不僅要保障探查隊伍的后勤補給,更是肩負著教化該地子民,防范倭國武士報復等的重任。你在這里,比去探查隊責任更重.” “韓國公為副手協助你處理一切事務。” 朱元璋深深看了他一眼:“你回去想一天,明天再來回復。” 其實朱元璋更想讓他去的是土澳,那里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著煤炭、石油和銅礦,都是大明所剛需的東西。 如今天幕因為倭國一事而崩碎,接下來的發展只能靠自身,他所信任的人不多,老四智商、能力都沒的說,但此時還是太嫩了,急需磨練。 燕王聞言退到一旁,深深低下頭,不讓人看見眼眶已然紅了。一年多了,他從龍椅上那個男人身上重新感受到父愛了。 “老二!” 秦王朱樉聞言也精神一震,昂首出列,心中喜不自勝:“兒臣在!”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雖然老二不及他意,但精神狀態是絕佳的,于是和聲說道:“你隨探查隊出海吧,爭取把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都帶回來。” 朱樉臉上的笑意戛然而止,雖說有著詳細的規劃,又收復了東海行省,有柴油機。但海上的風浪可不認人,不管你是秦王還是皇帝,一個浪統統打碎。 君不見多少漁人,葬身魚腹中。 “父皇,兒臣不習水性,擔不了此重任,望父皇另選大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