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玉凋愣住了。 他這下徹底明白,自己被李長青耍了。 望著李長青玩味的笑容,他再也忍不住了,意識直接回縮。 玉凋表面泛起微微神光。 一幅過去的投影懸浮于李長青面前。 畫面中是一處群山。 間隔無數年,李長青又一次看見了那個眉目似劍的老者。 “天之四靈,青龍主東方,掌生機;白虎主西方,掌殺伐。二者互為陰陽對立,構成了天地輪回。”呂洞賓的話語一頓。 “如果說,青龍與白虎是天地規則的明面,那朱雀與玄武則是天地規則的暗面。” “南方朱雀,為純陽;北方玄武,為純陰。” 呂洞賓的眸子仿佛跨越時空與李長青相對,他沒有開口,似乎在等待著有學生回答自己的問題。 “陰陽相對。”李長青抬起眼簾。 如果說朱雀玄武相對,并且代表天地規則的暗面…… 他看向畫面中的呂洞賓。 “朱雀應該掌管天地物質?玄武掌管天地精神?” 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李長青仿佛看見,呂洞賓對他笑了笑。 剎那間,呂洞賓已經扭過頭去,看向身前的弟子們。 “朱雀掌管天地物質,是至陽的象征,代表了天地循環中,死物到生命的轉換,正如同太陽普照大地。” “而玄武則掌管天地精神,是至陰的象征,代表了天地循環中,由生到死的轉化。” “二者共同構成了,輪回。” 瞬間,李長青的所有想法被一一貫通。 輪回?沒錯了! 他勐然俯瞰自己的世界。 果然。 生靈死去后肉體被分解、靈魂卻無所憑依,最終部分被明月吸收,部分沉淀為世界的污穢。 完全沒有被利用起來。 而這,就是朱雀和玄武所掌管的輪回。 一個生命肉體死亡,靈魂將進入玄武的掌握,洗刷生前的一切,重新變為純粹的精神。 這是由生到死。 而后,再經過朱雀的重塑,再度脫胎獲得全新的肉體。 這是由死到生。 肉體湮滅與重塑間,經過了天地循環。 而精神力,也應該如此這般,在循環中一點點為世界的升格添磚加瓦。 李長青的內景天地中,每時每刻都有生靈死去。 看著那些好不容易凝聚的超凡靈魂,最終卻在迷茫中被慢慢磨滅。 這些都是世界升格的動力啊! 終于,天之四靈的所有知識在李長青腦中完備。 他只缺少獲得足夠的神力素材,將自己天地的四根支柱徹底塑造。 就在他以為結束之時。 “無極者,一元之始……” 呂洞賓居然沒有停下? 他連忙看向旁側的玉凋,后者似乎是因為被李長青連番打擊,忘記了自己在干什么。 機會! 李長青屏住呼吸,雙目死死盯著投影的畫面,仿佛要把每一個字印刻在腦中。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他心頭頓時大喜。 呂洞賓仙長這是在講述太上之境的,陰陽大道。 直指天地本源。 而這,就是李長青在仙路上前行,最需要的知識! 無數感悟在李長青腦中升起。 從混沌無極,到四象八卦。 天地的演化被呂洞賓一一道來。 越往前,從八卦到無極,便是指向天地本源的道理。 而越往后,則是對天地權柄,運行規律的細分。 炁,可化為陰陽,陰陽可衍生四象,四象又可推演八卦。 對于領悟天地大道而言。 自然是越洞悉本質,越靠近本源,則能通過自身的境界調動更多的天地力量。 借宇宙規則為己用,甚至于修改、嫁接,甚至于創造全新的規則。 但在對規則的使用,對天地的架構上,則是越細分越強大。 同樣的陰陽,可以劃分出四象,同樣的四象里可以劃分出八卦。 就像李長青現在的洞天之內,只存在兩極對立的,毀滅與繁榮。 但毀滅卻也可以進行細分。 殺戮,戰爭,死亡,湮滅…… 繁榮也同樣如此,生命的繁榮,解構的繁榮,天地的繁榮…… 驀然。 李長青想起了山海經中所記載的,每一個天神手下,都有許多次級神祇。 比如無支祁。 作為淮水之君,每一段河流都有隸屬于他的河神。 而河神之下,則還有更多的神話生物。 就像一個金字塔般。 從上至下,本源的神力被不斷細分,而在被細分的同時,也讓無支祁的權柄滲透進淮水的每一個角落。 讓他的力量不斷壯大,權柄不斷穩固。 想要擊敗他,便是要擊敗整個淮水的神系。 而呂洞賓的講道,同樣應征了李長青這樣的想法。 太極朝下演化形成整個宇宙運轉的規律。 以陰陽之力,法天地之道。 “我的太上之境是陰陽大道,但我不應該只領悟陰陽,我還應該讓陰陽演化,三生萬物。” “如果做到這一步。” 李長青童孔閃爍著神光。 如果他能做到這一步。 “豈不是意味著,五行是陰陽,六道也是陰陽……” 恰時。 過去的畫面中,呂洞賓緩緩轉頭。 鏘! 劍鳴清脆,在山巔閃爍寒芒。 “正所謂一劍破萬法。” “何為萬法?我以一劍演之。” 白袍老者緩緩起身,在李長青隔著時光的注視下,對準頭頂的天穹,一劍斬出。 沒有劍光,沒有匹練。 天空被仙人分隔。 無邊劍氣于整個天地之上,重新演化出一方大世界。 其中有造化生滅,有陰陽五行…… “一劍破萬法,亦是一劍生萬法。” 李長青呆住了。 劍,在呂洞賓手里不再局限于斬擊的武器。 這是真正的劍道! 何為道? 道,乃天地之母。 劍道者,乃以劍法演化天地。 一法通,則萬法通! 對于天地之道的領悟,讓李長青心頭積壓的所有疑慮。 在呂洞賓的講道下被徹底貫通。 什么神通?什么秘法? 統統都是空。 一切,都是大道的演化。 “我要做的不是領悟更多神通,不是洞悉更多的天地之道。”李長青的童孔愈發閃爍。 他俯瞰著自己腳下的內景天地。 這一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