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商的出現,為這次講道平添了一個小插曲。 但一切仍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幾度思量之下,商并未離去。 這里畢竟是天下學宮,而儒家的領袖乃至夏朝的承平帝都在這里,絕不允許出現什么天大的亂子,他的發聲反倒證明了這次講道的公平性,任何能來到這里的人,都有資格提出質疑。 所以他倒也不擔心會被那些憤怒的儒生給活撕了。 左右無非是等一會兒,就算這兩人真是騙子,還能在天下學宮將他誆騙走不成? 他已不再是三歲毛孩! 心念電轉間,商便也留了下來,看著那身著青袍面容俊逸卻已經有些上了年紀的老者,問道:“敢問您是?” “夏朝普普通通一百姓。” 顧擔如此回答。 商自然是不信的。 普通百姓,豈敢直呼荀先生名諱? 奈何顧擔的口頭太緊,無論他怎么旁敲側擊,皆是被各種堵回去,根本探聽不到一絲一毫有用的消息。 他的年紀雖小,卻是自問識人無數,雖然對于他的那些問題,顧擔約等于沒有回答,可沒有回答,未嘗不能看出幾分端倪。 比如他提及先帝的威靈之后,對方的臉上竟露出了些許緬懷之色,而尋常人多是仰慕和惋惜之情。 此人,極有可能真的見過先帝。 按照年齡推測的話,那就更有可能了。 莫非是夏朝一位不為人知的護國宗師?! 看模樣,他也的確比講道臺上的荀軻要大上一些。 思來想去,商只能想到這個答案。 他隱約記得,在講道開始之前,此人好像就坐在承平帝的身旁來著,承平帝還主動與他交談過,但當時他正在激烈的天人交戰,對于外界的關注顯得有稍許疏忽,印象并非很深刻。 畢竟要挑戰現在的儒家,比之當年儒家挑戰墨家還離譜。 荀軻挑戰墨家的時候,已經是宗師之身,還是墨子的徒弟。 他算個什么? 既無門庭在身,又無長輩依靠,就連武道都未曾修習。 全憑著過人的膽色,來此一搏。 如果能夠得到宗師賞識,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 顧擔若是能夠知曉商在想些什么,定會啼笑皆非。 在講道臺上的時候,承平帝的確曾與他對談過幾句,不過是想請他坐在主位,顧擔自然是推拒了,這些事情他早已不再在意。 “您的年歲已如此之大,為何不去頤養天年,反而要來到這里呢?” 顧擔這邊探聽不到更多的消息,商的目標便對準了大月使者。 “你說的不對。” 大月使者卻是出乎意料的搖了搖頭,道:“能讓我頤養天年的,不是我的年齡,而是在這里的人。所以,就算我走不動路了,也要過來一趟,感謝他們。” “夏朝如今的確強盛。” 商并未明白大月使者深層次的意思,只是認同的點了點頭,隨即說道:“可如此強盛的夏朝,仍舊背負著幾十年前的屈辱!時移世易,大有不同,為何如今的夏朝還要休養生息,而不去復仇呢? 我來的時候,見到豫州之地儲藏糧食的倉庫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發霉,官府仍在不住的擴建著糧倉,那些糧食怕是十幾年內都用不上了,最后還是要被丟棄,何其之浪費! 墨家推崇兼愛非攻,倒還能夠理解;可儒家有‘圣王’之說,為何不讓夏朝成為天下人的圣王呢?” 商的語氣昂揚而激烈,提起這些事情又滿是不解。 夏朝富庶,糧食多到發霉的程度,只能白白丟棄。 富足到這種程度,但凡稍微有點野心的君主,都定會忍不住開疆擴土,更別說夏朝有著一個天然的理由。 四國在六十年前是如何欺負夏朝的前身大月的? 如今夏朝脫胎換骨,攻守之勢易也,為何不讓四國也看看,夏朝的刀劍利否? 那可是千古之功! 此時又沒有了墨家的“負擔”,于情于理,夏朝都已經可以發動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來成就千古的偉業。 將士們會因此得到封賞,百姓們能夠得到更多更富饒的土地,君王能夠立下不世的功績如此之多的理由匯聚在一起,商根本找不到一絲一毫不發動戰爭的理由。 正如他所言:當今爭于氣力。 而夏朝的氣力,已經遠遠超過鄰國。 強盛的時候不去干他們,等弱小的時候,再被兵鋒掃一次? 就該先下手為強! “國雖大,好戰必亡。” 顧擔簡簡單單的說道。 這孩子,進攻性有些太強了。 不止是臺上面對儒家領袖不肯嘴中留情,哪怕私下里談論起事情來,都顯得有些過于激進。 商面露不屑。 什么好戰必亡? 那只是因為方法不對。 因循守舊,再強盛的國度也有衰落下去的一天。 不趁著巔峰的時候清掃六合,難不成等其余國度一起發展壯大起來,培養外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