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黃子澄是翰林院的老大,他不上班需要通告。 ...... 黃子澄府上。 六名太醫院御醫,對黃子澄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治療。 他們扒開黃子澄的血管,放了一斤多的血。 緊接著又給黃子澄吃催吐藥。 用肉桂,茴香,甜根菜,鹽等調制成藥水,給黃子澄灌腸。 每兩個時辰灌一次,連續五天。 眼看不見好轉,醫術精湛的李太醫,提出用烙鐵治療法。 他用滾燙的烙鐵把黃子澄頭皮燙出幾個大血泡,再將血泡擠掉。 不僅如此,趙太醫也提出了一種治療方式。 在黃子澄的腳底涂滿鴿子糞便。 接著鼻孔塞滿噴嚏粉。 最后全身涂滿熱膏藥。 紀綱看得心癢難耐,他也才想到了一種專業的治療方法。 他從詔獄提了兩個剛整死的文官,把他們的頭蓋骨磨成粉摻進瀉藥,給黃子澄服下。 最終,頑強的黃子澄終于去世了。 紀綱不禁感嘆,黃子澄這廝的命是真硬啊! 黃子澄的家屬全程觀摩了治療過程,并對幾位太醫表示感謝。 在他們看來,黃子澄曾是皇太孫的老師,皇太孫派這么多太醫來,是真想救人。 而且這么多天,大家的辛苦他們都看在眼里。 治療過程都是公開透明的,不存在虐待。 只怪黃子澄是讀書人,原本身子骨就弱。 黃子澄的老婆許氏與兒子黃圭、黃玉、黃潤、黃澤,他們一個勁的稱贊皇太孫的好! 家屬們沒有醫鬧,黃子澄的朋友們卻不讓了。 有翰林院官員對治療程序提出質疑,尤其是灌腸。 太醫院當場打臉他們,稱太醫院用的是唐朝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里的小續命湯。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思昏亂,頭目眩重,痰誕壅盛,筋脈拘攣,屈伸轉側不便,涕唾不收。 又有人提出疑問:“那放血是什么情況?” 太醫院再度說明,稱這是西醫里經典的放血治療,所謂中西結合。 也不知道太醫院從哪搞來的偏方。 其實,“放血術”統治歐洲醫學界上千年。 原先,放血術都是由教堂的僧侶來進行,一直到了1163年,亞歷山大三世宣布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歐洲民間的理發師。 理發師扛起了外科醫生的“重擔”。 因歐洲的理發師幫病人放血,轉燈變成理發店的標志。 也就是大街上理發店門口轉動的彩燈,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動脈和靜脈。 美國人的國父華盛頓,就是放血術放死的。 一共放了四次血,差不多五斤重,就這還沒有立刻死亡。 相比華盛頓遭的罪,黃子澄才被放血一斤多,算不了什么。 最終,翰林院學士黃子澄、皇太孫的老師,因御醫搶救無效死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