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變局-《滅清之鐵血駙馬》
第(3/3)頁
很快,這場橫跨數省,明清兩軍加起來足足有數十萬人馬參與的大戰便已經爆發了一個多月了。
但因為種種原因,除了徐州城爆發了還算像樣的交鋒之后,其他地方的明清兩軍,均是難以影響戰局的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
吳三桂自從順軍圍城之后,便不斷派出小股部隊襲擊城外的明軍,但一直都是淺嘗輒止,并沒有要動真格的意思。
不過,吳三桂發動這樣高頻率的襲擊騷擾,派出了那么多兵馬,耗費了那么多軍需武器,可不止是為了應付清廷,更是為了拖住李過和高一功大軍,使其不敢移兵他處。這就是吳三桂的狡猾之處了。
如此一來,他既不必損耗太多兵馬,又能完成清廷交給他的守城牽制任務,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了,吳三桂這樣做自然不是為了效忠清廷,而是為了接著出兵的機會,整合荊州城內的陜甘綠營兵,形成以自己為核心的地方力量。
多爾袞所謂“制衡”,在吳三桂這里終究沒能成功,反而被他利用來團結地方軍頭,擴大自己的勢力了。
而長沙的堵胤錫這邊,他原本還想要抽調精銳兵馬從岳陽出發,前往湖北荊州府助戰的,現在被吳三桂如此一攪和,也只能暫時作罷,繼續固守防線了。
畢竟,打仗不是堵胤錫的長處,他搞后勤,安排糧草軍需還是綽綽有余的。而且,南京如此信任他,整個湖廣的軍政大事都由他全權監督協調,還讓兩廣供給了大軍的相當一部分軍需物資,他自然得確保長江以南的安全。
所以,除非是南京的命令來了,調他去助戰,不然他都不會主動出擊。
大戰之前,周世顯便制定了周全的作戰計劃,考慮到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隨著戰局的發展,許多一開始的部署必然是要調整改變的。
如此一來,等到變局真正到來的時候,無論是于己方有利還是有弊,朝中軍中也不至于手足失措,甚至是發生一些和原本歷史上一樣,不可思議的低端錯誤。
當然,現在的局勢還是在周世顯等人的計劃之內的,吳三桂雖然騷操作不斷,但只要他不能發兵突破李過,高一功的包圍,荊州,甚至是湖廣的局勢便不會超出周世顯的計劃。
不過,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長江南岸武昌府的左良玉大軍,一直沒有發起像樣的進攻。
這就讓駐守襄陽的高第十分不解了,他想不明白左良玉到底要做什么,心中甚至已經產生了重新部署襄陽府兵馬的打算。
而隨著阿濟格領兵分批潛入襄陽,李過,高一功,堵胤錫,左良玉都毫無察覺,湖廣的戰局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