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教練發現邁克爾·喬丹的上進心的確超過任何人,所以他滿足了邁克爾·喬丹的請求。 有一天早上8點鐘,籃球場的管理員開始整理球場,發現有一個黑人倒在地上睡覺。 他問道:“你叫什么名字?”這個黑人好像很累的樣子說:“我叫邁克爾·喬丹。實在是太累了!” 邁克爾·喬丹早上練球,中午練球,下午跟著球員一起練球,晚上還要練球,他比任何人都更努力。 后來邁克爾·喬丹的父親講,喬丹全家人的身高沒有一個人超過180公分。 也可能是邁克爾·喬丹想要成功的上進心,讓他長到198公分,長高了20公分。 在這期間,喬丹每天除了練球之外,還要在晚上睡覺前,雙腳跳起抓住門框,讓身體放松,垂直懸空,雙腳離地,就這樣全身放松地懸掛30分鐘到1個小時。 這個方法,最重要的是堅持,喬丹和皮蓬等人都沒有間斷過,一直到長到很高。你看,上進心在人生旅程中竟然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那么,我的上進心是什么呢?無非是不想隨波逐流的強烈愿望而已。為了改變命運,我愿意做各種各樣的嘗試,我愿意付出應該付出的代價。不管前面是什么樣的道路,我都愿意憑著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以不甘心的姿態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應該由自己決定。 關鍵在于思維方式 實話實說,生長于我們那個小地方,絕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就是隨大溜。所謂隨大溜,就是考學沒指望便回鄉務農,然后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生子,下一輩子仍然濤聲依舊。后來還有人選擇進城打工,我那個時候還沒有任何想法萌芽呢。 記得曾經有一個記者采訪偏遠山區放羊娃的小故事,讓人們無不嘲笑那個放羊娃落后的思想。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記者在山村碰見一個放羊娃,展開了一番對話: “你放羊為了什么?” “賣錢。” “賣錢為了什么?” “娶媳婦。” “娶媳婦為了什么?” “生娃。” “生娃為了什么?” “放羊。” 盡管人們覺得放羊娃很可憐,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又能讓他有什么樣的開放想法呢?你不能拿你的思想覺悟來要求封閉落后的放羊娃啊! 輟學之后,我知道如果不主動選擇做小買賣來改變命運,那么我也就只有放羊娃的命運了。 過了很長時間,父親終于回到了家里,我們一家又團聚在一起。這樣,我做生意似乎更有了主心骨。 為了方便趕集做買賣,我求父親給我買一輛自行車。父親給我買來一輛高梁的自行車,是當時最流行的永久牌。那個時候,能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可是,這個自行車明明就是男人騎的,又高又大。因為我個頭矮,騎在高梁的自行車上,上去就難不來,下來就難上去。有多少次,都差一點要了我這個小姑娘的命。 還有的時候,因為手腳不相隨,甚至要把自行車騎到溝邊,我才能利用身體重量把自行車偏倒在地,從而保證自己不會騎進溝里。 記得有一次,在去張溝趕集回來的路上,張溝山路可謂十八彎,路還不是很寬,本來我對高梁的自行車就駕馭不了,正拐彎下坡的時候,前邊忽然過來一輛大巴客車。我朝前邊的大巴客車喊著“停停停”,可是大巴客車根本就聽不見,所以沒有停。這時候大巴客車已經開到了我的跟前,我在自行車上要下卻下不來,心里別提多恐慌了。右邊又是深溝,人掉下去恐怕連影都見不到了。當時已經沒有什么選擇的機會了,害怕也沒有用。說時遲,那時快,我下意識地右手扶著自行車的車把,左手扶著大巴車。錯車的時候,我把眼睛一閉,發出尖叫的聲音:“啊……!”結果,大巴車“嗖”地一聲就過去了。當我睜開眼睛時,趕緊用左手扶住自行車的左把,此時已被嚇得滿頭大汗。發現自己還活著時,那個后怕勁別提有多恐怖了。 我知道,改變命運會很苦,但是如果不改變,我將永遠這么苦。后來我才知道,一個人光是靠努力還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根本區別在于思維方式。要改變命運,首先要改變思維方式。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的思維會局限在自己能夠接觸到的范圍里,從而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而成功的人,雖然他們的活動空間有限,但是他們的思維會跳出他們所在的范圍,從而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看待事物,就是具備大局觀。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既然人們之間最根本的差別是思維方式上的差別,那么讓大家都具備成功的思維方式,不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失敗者了嗎?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一開始做生意時,我對思維方式并沒有認知,只是朦朦朧朧間覺得做生意是改變我人生命運的唯一出路而已。如果不出來做生意,那么我只能跟村子里的人一樣日復一日重復過去的老套路。 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 坦率講,不論做人還是做事,最重要的就是格局。所謂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或者說是心胸,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他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甚至直接影響到他的成敗。 有這樣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意思是說:你可以烙出大餅來,但是你烙出的餅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鍋的限制。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像這張大餅一樣,能否烙出滿意的“大餅”,完全取決于那口“鍋”,這就是所謂的格局。開闊的眼界,博大的胸懷,才是決定我們能否步步為營的根本。 身為女孩子,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我也天生愛美。春天趕集賣衣服還好些,夏天就難熬了。炎熱的太陽把我的皮膚曬得好黑,無論怎么往臉上涂粉,都遮蓋不住被曬黑的皮膚。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有沒有不被太陽曬的事情做呢?進城打工會不會不曬太陽? 很可能是吸引力法則的作用,真可以說是想啥來啥。1993年的時候,有一次,我去相鄰的圣水村趕集會,見到了一個從城里回家的姑娘,模樣長得非常漂亮。我賣衣服的地點,就在她家開的小賣部門口。小賣部門口有兩棵樹,我用一根繩子拉在兩棵樹之間,然后把衣服用衣鉤掛在繩子上賣。到了中午集市上沒人的時候,我就跑到她家的小賣部,問她在城市里做什么,她回答說做美發。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只要能進城,只要能在房間里干活,都是一件非常開心非常幸福的事,因為在房間里干活就不會把臉曬黑了。 這個姑娘叫花蕊,非常好聽的名字。一聽說她是做美發的,我就詢問能不能跟她去學美發。當聽到她說可以的時候,我真是喜出望外,別提多開心了。 花蕊下午就進城了。之前她告訴了我她在城里的地址,興奮得我一夜都沒有睡覺。可以換一種活法,換一個活干,我就再也不想在集市上賣衣服了。但是我不敢跟父親說,因為我父親根本就不愿意讓一個女孩子出門在外討生活。剛好我父親有事去了洛陽,我就跟母親說了,因為怕挨罵,我還求母親不要告訴父親。結果我只帶了幾件換洗衣服,就進城了。等到父親發現了之后,他看我特別堅定,也就不說什么,由著我去了。 進城后,我開始跟隨花蕊姑娘學美發。剛學了三個月,新鮮勁還沒過,她因為有些事情就關門不做了。這樣一來,我也沒地方可去,只能回到了農村老家。因為學了三個月美發嘛,我就在村里開了一個美發店,理一個發只收1塊5毛錢,開始實習練手。那也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候,因為從半拉架到成手,總需要一個學習熟練的過程。雖然剪頭發看似簡單,但是也需要手、眼、心、腦合一,才能做好。 我們村里有一個習俗,叫作好女不出村。意思是,好的女孩子是不去村外找婆家的,嫁給本村人才是正路。于是,母親讓嬸嬸在村里找了一個男孩子介紹給我。這個男孩開拖拉機賣煤,他家離我家只有200米遠。按照我們那里的風俗習慣,我跟老公17歲訂婚,20歲就結婚生子了。 結婚后,我仍然在村里開美發店,每天可以賺到十幾塊錢,生活也算幸福快樂。 但是,我的心里還是一直渴望著進城打拼。原來是我一個人渴望,現在則是我與老公兩個人一起渴望了。我們一邊干著手頭的事情,一邊盤算著將來,一邊跟雙方父母叨叨著進城的夢想。 我這個人從小就不甘心被命運安排,總是懷揣著夢想,覺得自己應該過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還記得一個很勵志的小故事嗎?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干嗎?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砌墻,你沒看到嗎? 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后,第一個人仍在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可以說,揣著夢想就是一種格局。格局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正決定著一個人能走多長的路,能產生多大的能量。因為人生所有的行為都會受到這個格局的制約,所以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其實,別說謀大事了,就是想干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沒有一定的夢想或者格局也是難以干成功的。 我們看一顆石榴種子,至少可以有三種結局:放到花盆里栽種,最多只能長到半米;放到缸里栽種,就能夠長到一米;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種,能長到四五米。人們常常評價一個人的局限性。其實所謂局限,就是一個人給自己設的局的大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