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章 人生選擇大于努力-《追夢人,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第(3/3)頁

    在我國,經常出現一種結構性過剩,即低端市場產品過剩,高端市場產品短缺。在低端市場,大量企業蜂擁而入,產能急速擴大,超過市場需求,導致價格戰,企業盈利下降。在高端市場,很多企業由于沒有突破技術壁壘,無法參與競爭,或者只有個別企業掌握了有關技術,致使諸多企業只好望洋興嘆。

    正因為低端無路走,我們才在反復權衡利弊的基礎上,走上了高端路線。高端市場的利潤永遠高于低端市場,這一點沒有例外。不管怎么說,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我們聚賢產品的定位,就是讓顧客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價值,讓顧客因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變得更成功、更富有、更健康、更美麗、更幸福、更喜悅、更自在……

    當然,在經營聚賢產品的過程中,我們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見識

    我沒有在學校讀過多少書,因為很早就輟學了。當然,走出校門之后,尤其是走上商業經營這條道路之后,我還是非常喜歡讀書的。

    在走向社會以后,我不僅讀書,而且還經常參加各種培訓班,拜訪各種專業的名師,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和智慧,對我的人生、事業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這里要說的并非讀書長知識的重要性,而是讀書背后長見識的重要性,以及社會閱歷增長的重要性。個人認為,改變命運的不僅是知識,還要有見識。正如知識分子了不起,是因為知識分子見多識廣。

    為什么見識如此重要呢?因為缺乏見識,一個人的視野就被局限了。我們知道,跟有些人講道理永遠都是講不通的。并不是那些人故意要與你作對,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見識,大家的認知水平不在一個平面上。就如莊子所說的: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有一次,清末民初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邀請早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到家中做客。

    他熱情地給溥儀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然而溥儀只是隨手指了幾件,告訴王國維都是假的。

    王國維當然不服。這些珍玩都是他憑著自己的美學、史學造詣挑選出來的,怎么可能是贗品?后來他去找同行鑒別,又去老板那里套話,果然溥儀指出的那幾件都是假的。但是當他向溥儀請教鑒別方法時,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說的那些鑒別方法、技術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幾樣玩意兒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別罷了。”

    嗯,和我家里的不太一樣,所以本人判定,你的是假貨。如此霸氣的回應,令人不得不感嘆溥儀的見識。

    當你沒有見過最好的,你就常常誤以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從而將自己禁錮在小小的世界里,而忘記了世界之大。

    是的,知識什么時候學習都不會晚。但見識不同,因為它決定著你的眼界、你的為人處世及你的命運!

    然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即使讀得再多,也終究是紙上談兵。走得遠了,看得多了,見識自然也就增長了。

    當然,無論你讀過多少書,去過多少地方,沒有經歷過社會打磨的你,終究也只是溫室里的花朵。只有真正地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才算得上真正的長見識。

    其實,缺乏見識是比缺知識、缺錢更可怕的事情。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講過:我們現在講的話都是沒有什么智慧的,各位一定要提高警惕,你看有些人讀了很多書卻沒有多大用處。因為他有很多的書本知識,但沒有與實踐相結合。

    一個沒有智慧的人,很可能知識越多反而作用越不大。因為他把自己的腦袋變成了知識的垃圾桶。現實之中,有很多人變成知識的垃圾桶。雜亂無章,沒有頭緒,自己認為是有是非,結果是不明是非。對于一個有智慧的人,知識越多越好;對于一個沒有智慧的人,知識很難發揮應有的效用。你看很多人一天到晚背很多東西,最后卻沒多大用處。

    我們每天刷小視頻、刷消息,但是半個月后那些內容我們根本記不住,也對我們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其實這些現象背后透露著一種恐懼——生怕自己錯過什么。不論我們身在何處,總怕沒有看到某一條消息,錯過了某一次機會。我們總希望能經歷更多有趣的事情,看到更多的好風景,品嘗更多的美食。我們把它稱為快節奏,但其實回眸時,我們是沒有節奏的。

    人生要學會做減法,而且要不斷強化,把這項技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強化認知。比如,工作、創業等。如果要創業,前期不能冒進做大平臺,而是要做減法,做核心,踏踏實實做一個東西。

    既然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見識,那么,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增長見識。當然,見識不僅是見多識廣,還包括提升思想境界后的悟性。

    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早已經成為人們的口頭俗語。

    原本的故事是說一個年輕人每天很早就到山上砍柴,他很努力很勤奮,在別人休息時,他都不舍得休息。每天干到天黑,但是砍的柴卻不如一個老者砍得多。這個老者每天來得很晚,而且老是休息,但是一天下來砍的柴卻比年輕人多很多。年輕人想不通,于是更加努力更加賣力,卻還是不如老者砍的柴多。

    這時老者喊他休息、喝茶。他說:“我這么賣力,而且年輕力壯,卻干不過你,不好意思休息!我沒有時間!”

    老者笑笑說:“你再怎么努力也不行,也不能超越我。想知道什么原因嗎?我為什么比你砍的柴多呢?我年齡比你大,而且精力不如你。但是我的刀比你鋒利,每當休息時,我就磨磨刀。你呢?卻一直不停地砍柴,刀都鈍了,越砍越累,效率越低。要想輕松又砍得多,就要把刀磨得鋒利。

    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由來??鬃釉f,“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痈嬖V學生子貢,一個做手工或工藝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應該先把工具準備好。意思是,要辦成一件事,一定要事先進行籌劃、安排,這樣才能穩步把事情做好。

    所以說成功一定有方法、有技巧,可不是蠻干、瞎干的。瞎干蠻干既累又干不出成效來,越干越沒有信心。所以先向成功者學習,學到了方法技巧,很快就能做出業績。不但效率高,而且簡單輕松,也不會耽誤賺錢。

    你可以花10年、20年、30年時間在黑暗中慢慢地摸索,但是最聰明的辦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踏著成功者的腳步走,用最短的時間學習頂尖高手的成功經驗。

    我從做美容美發開始,一直做到針灸減肥,最后做到美體內衣,其間經過了深入考察,不斷學習,反復研究,直到把這些事情做成,做出成效,都驗證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道理。世間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要達到目的不能直奔主題,而是要講究“曲線救國”。這些都從側面驗證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接著講孔子。春秋時魯國單父,地方官空缺,魯國國君請孔子推薦一個學生,孔子推薦了巫馬期。巫馬期上任后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干了一年,單父大治。不過,巫馬期卻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于是孔子推薦了另一個學生宓子賤。子賤彈著琴、唱著小曲來到了單父。他在官署后院建了一個琴臺,終日彈琴,身不下堂,日子過得很滋潤,一年下來單父大治。后來,巫馬期很想和子賤交流一下工作心得,于是他找到了宓子賤。

    宓子賤是一個不到30歲的小伙子,個頭不高,面色紅潤,有一個睿智的額頭,說話慢條斯理的,眼睛很黑很亮。在他面前,巫馬期應該是感覺到了壓力。他們的談話很快就進入了正題。巫馬期羨慕地握著子賤的手說:“你比我強,你有個好身體啊,前途無量!看來我要被自己的病耽誤了?!?

    子賤聽完巫馬期的話,搖搖頭說:“我們的差別不在身體,而在于工作方法。你做工作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可是事業那么大、事情那么多,個人力量畢竟有限,努力的結果只能是勉強支撐,最終傷害了自己的身體。而我用的方法是調動能人給自己做工作,事業越大,可調動的人就越多,調動的能人越多,事業就越大,于是工作越做越輕松。”

    我們的聚賢產品面世之后,一方面成立了旗娟總公司,另一方面又在河南和江蘇陸陸續續成立了多家分公司,這樣就可以調動起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大事業,并使更多的加盟者從中獲益。

    因為我們知道,有100件事情,一個人都做了,那只能叫作努力。有100件事情,執行當事人借助他人的力量,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而且那些做事的人回過頭來還要感謝他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這就是借力使力!擅于努力的執行者遠不如擅于借力的執行者,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能夠讓他人發揮作用,達到所達成目標的能力,才是卓越的領導力和執行力。

    一個聰明的領導人,應該能夠正確地利用部屬的力量,發揮團隊協作精神,不僅能使團隊很快成熟起來,同時,也能減輕管理者的負擔。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獲就多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