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等-《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
第(1/3)頁
李英杰話音落下,皇極殿上雅雀無聲,靜的一根針落地的聲音仿佛都能聽見。
這家伙四十歲了還是光棍一條,無兒無女,天天一門心思的反腐搞廉政建設,六親不認,誰的面子也不賣,所以當朝官員都像瘟神一樣對他避之不及。
朱慈烺正襟端坐,目光如炬,肅聲道:“你既然說的如此嚴重,那就說來聽聽,本宮倒要看看還有什么事和北京戰況、防治瘟疫同等重要?”
李英杰挽了挽袖子,這是他的標志性動作,咳嗽一聲道:“臣說的是黃河的治理,按照五年一澇的規律,黃河今年的汛情肯定兇猛。
現在已經進入四月時節,再有兩個月全國即將進入雨季,朝廷必須加大力度修建、檢查河堤,以防黃河決堤,生靈涂炭。”
“李卿所言極是,是該加強黃河堤壩的檢修了。”
朱慈烺聞言皺起眉頭,真是這邊還沒按下葫蘆那邊就浮起了瓢,最近自己一直忙于對付李自成、控制瘟疫擴散,卻忽略了黃河的治理,這確實是不容疏忽的大事。
黃河奔騰千里,穿越了人口最為密集的河南以及山東、山西等省,沿途百姓何止千萬,良田何止萬頃,一旦潰堤,那死亡人數絕對不亞于一場瘟疫。
李自成是流民,是造反的勢力,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舊秩序,所以起義軍只需要攻城略地,一個勁的打仗就行,不需要考慮民心。
但大明朝廷不一樣,除了平定叛亂之外,還要控制各種天災人禍,安撫百姓,廣布恩澤,才能重新取得民心。
李英杰道:“臣要參劾之人正是河道總督范濟世。”
明朝的河道治理尤為重要,最早被稱作“河道軍門署”,屬于工部下轄,長官被稱作“河道總督”,一般都會加工部侍郎的頭銜,品秩為正三品。
到了嘉靖年間,各地的水災日益泛濫,于是朝廷將“河道軍門署”更改為“總督河道都御史署”,并從工部分離出來,長官仍稱作“河道總督”,直接向天子負責,并授予都御史的頭銜,官階升為正二品。
雖然河道總督的都御史是榮譽頭銜,但進京的時候有資格參與都察院舉行的會議,也就是說河道總督等于是都察院的領導。
范濟世的職位是大明河道總督領左都御史,品秩為正二品,與六部尚書大體相當,也就是說李英杰在彈劾自己的頂頭上司。
“你要參范濟世什么?”
據朱慈烺的了解,范濟世的官聲還是不錯的,就是因為他為官清廉,所以老爹朱由檢才安排他做了河道總督,負責抗洪事宜。
李英杰捧著笏板道:“我彈劾范濟世盜名欺世,沽名釣譽,玩忽職守,瀆職失責。”
朱慈烺本來以為李英杰要參劾范濟世貪污受賄之類的罪名,沒想到卻來了個沽名釣譽,玩忽職守,不解的問道:“據我所知,河道沿岸的百姓對范濟世的評價還算不錯,都夸他是個清官,李僉都此話怎講?”
李英杰杵著腰昂著頭道:“范濟世鼓勵沿河百姓在河道兩岸種植莊稼,蔬菜,甚至有人把青菜蘿卜種進了分流的泄洪道里面,他也不嚴加約束。
前幾年旱災不斷,所以沒有發生什么大事,百姓還因為多收了莊稼夸贊他是個好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