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說向太子建議讓遼東軍團撤回山海關的始作俑者是兵部侍郎諸葛良,吳三桂麾下的將領紛紛破口大罵。 “替黃闖子、高二五創造條件,讓他們來坐享其成摘果子,把我們這些舍生忘死打頭陣的攆回山海關。如此行為,分明就是秦檜再世,干脆改名秦良算了!” “狗屁諸葛良,侮辱先賢,老子早晚宰了這個奸臣!” “諸葛奸賊,下次讓我馬寶遇見,非把你的嘴給你撕爛!” 吳三桂等著他們罵的差不多了,舉手道:“行啦,你們罵到天亮也沒用,既不能罵死諸葛良,又不能讓太子殿下收回成命,若是不想到手的功勞被人撿去,那就想想辦法!” 又是一陣吐槽抱怨,一群武夫爆著粗口獻言獻策,討論下一步何去何從? “咱們就不撤,看朝廷能把咱們怎么著?法不責眾!” “朝廷不能把咱們怎么著,但侯爺是三軍主將,抗旨不遵,他肯定要受處罰的,這法子肯定不行。” “要不然就讓朝廷給黃得功、高杰下旨,要撤大家一起撤,誰也別留下來坐享其成。” “早先誰也不來勤王救駕,現在看到李自成勢衰,都把他當成了唐僧肉,誰都想來咬一口!” “這怎么可能,我們撤了、黃得功、高杰也撤了,把北京拱手讓給李自成嗎?” “要不就讓朝廷降旨,讓黃得功或者高杰中的一支人馬北上山海關坐鎮,咱們繼續留在北京打李自成,眼看著就要把李自成打垮了,傻子才跑到山海關防清兵。” “咱們侯爺是薊遼總督,山海關是侯爺的治下,讓黃得功或者高杰兩個江淮的總兵跑到遼東打清兵他不合適啊!” “諸位,請聽我一言。” 等眾人討論的差不多了,性格穩重的夏國相又是最后一個開口,抱拳道:“兵部的公文只是說讓我們回防山海關,卻沒說讓我們走那條路線回山海關,我們是否可以走居庸關撤退?萬一撤退途中遭遇了闖軍,我們總不能光挨打不還手吧?” 夏國相話音落下,眾人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還是老夏機靈,是這個道理,兵部只是說讓咱們撤回山海關,卻沒說走哪條路!我們走著走著到了居庸關,遭遇到了李自成的闖軍,只能被迫應戰。” 吳三桂對夏國相的建議也很滿意,拍板做了決定,“依照夏國相的說法行事,咱們連夜拔營向西奔居庸關方向。” 有人遲疑:“可是外面還下著雨呢?就這樣摸黑趕路嗎?” 吳三桂雙目一瞪:“不肯撤退堅持打李自成的是你們,怎么又怕起雨水來了?” 馬寶也是拍案咆哮:“誰要是怕雨水趕緊滾蛋,回山海關看家去!打起仗來槍林箭雨都不怕,還有人怕雨水?” 夏國相抱拳道:“侯爺,諸葛良的分析也不是完全憑空猜測,倘若我們光搶著打李自成,疏忽了清軍,被多爾袞偷了山海關也無法向朝廷交代,因此還需要派點人馬返回山海關幫忙。” 吳三桂點點頭,召喚胡國柱出列:“國柱啊,本侯撥給你五千精兵,外加一萬預備兵,由你率領連夜向山海關方向撤退。” 胡國柱性格沉穩,平日里少言寡語,而且從來不與人爭功,經常被吳三桂的手下戲稱為“悶葫蘆”,讓他帶兵返回山海關加強防御最合適不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