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番外+完本感言-《周天子》
第(2/3)頁
姬定的安排非常有趣。
孟子出任法院院長,而子讓卻出任教育部部長。
二人都盯著對方。
子讓爭得是法,而孟子爭得是教育。
孟子就擔心子讓以墨家思想去寫教課書。
而子讓則是擔心孟子以儒家標準去判決。
姬定沉吟少許,道:“我就只要求一點,關于禮儀教育,自不可少,但是禮乃行為,而非形式。
這一點一定要區分清楚,我不希望我大周之禮,變成一種形式,變成繁文縟節,變成自欺欺人。
匍匐在我腳下的人,心里想得可能是如何殺了我。”
鄒忌呵呵道:“這令我想起了衛侯與楚王啊!”
此話一出,孟子他們神色一變。
氣氛立刻就變得非常詭異。
這話擺明就是諷刺姬定。
鄒忌可是姬定的老對手,雖然他們已經歸順大周,但這心里多多少少會有些不服。
姬定哈哈一笑,道:“諷刺得我的人,也許心里是忠于我的,故此我不提倡以任何形式來明忠心,行為才是關鍵。”
鄒忌尷尬一笑,拱手道:“天子大度,臣心服口服。”
當然,姬定只是給出一個大概的思想。
法律是捍衛道德底線。
而行為重于形式。
但具體怎么去落實,還得依靠他們這些大學問家。
還是那句話,這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姬定也無法將后世的思想品德,直接搬過來,這還得根據當代的生產力來制定教育和律法。
“呼真是累死我了!”
回到后宮的姬定,是連喝三杯茶,才稍稍緩了口氣。
身旁的三位嬌妻均是笑吟吟地看著他。
姬舒笑道:“夫君取天下之時,可也未累成這樣。”
雖然姬定已經貴為天子,但是他們夫妻之間的稱呼,還都沒有變,正如姬定自己所提倡的那般,這行為大于形式。
姬定一目掃過三位嬌妻,笑道:“敢問三位夫人,是生孩子難,還是養孩子難。”
姜氏啐了一聲道:“如今你貴為天子,怎么說話還是這么不正經。”
姬定道:“什么時候這生孩子也成為不正經的事!”
荊夫人突然道:“我以為還是夫君太過大度,如果夫君一言九鼎,許多事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姬定道:“夫人是做買賣出身,為何夫人要絞盡腦汁,去設計一些漂亮的服飾,吸引人們來買,而不隨便做一些非常簡單的服飾,然后強迫人們來買。”
荊夫人若有所思。
姬定笑道:“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越是簡單粗暴,這成本反而越高。”
關于統一思想之爭,于孟子他們而言,是在于由哪派思想來統一。
但是對于姬定而言,則是是否統一。
他選擇維持百家爭鳴。
雖然是麻煩了一點,但是他至少能夠清楚的知曉大家的想法,在爭論的過程中,自然就是袒露自己的心聲。
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
他就怕別人都不說話,一味的恭維,那會令他寢食難安。
原本打算這兩天發完本感言,但是有讀者反饋投資完本馬上就要到期,可是我已經申請了完本,只是還在審核中,故此我只能加了這一篇番外,延緩一下,其實這篇番外原本是這本書后期的主要內容。
因為我個人覺得秦始皇最牛x得地方,不在于他征服六國,這秦國統一更多是一個接力賽,嬴政剛好是處于最后一棒,他統一那是他本應該做到的。
秦始皇最偉大的地方,是在于他統一之后頒布的許多政策。
主角統一之后,顯然是會走另外一條路,但這條路其實更不好走,是有很多可以寫得,比如說主角如何在維持百家爭鳴的情況下,始終控制著最高權柄。
但是由于成績不好,只能刪減。
雖然這本書寫得時間不長,但是對于我而言,其實是有著很長的時間,我記得小閑人完本的時候,就有說過希望能夠寫一本戰國小說,那時候就已經在構思了。
原因我也提到過,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前后,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人們的世界觀都是大不一樣,而問題、矛盾也都不一樣,是有很多可以去寫得。
而這個縱橫時代,是我最愛的。
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天下諸侯,天下名士,都在求變,都在思索,同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如果當一切都沉淀之后,那就很難去扭轉。
可惜沒能寫好,最終也只能草草收尾。
辜負了許多讀者的期待,真的是對不起大家!
再次向諸位致歉!
這幾天我也在反省,我覺得還是不該從外交方面去介入,因為外交至少是雙方,甚至于三四個對象,如果事先不詳細寫明各國的情況,那么這爽點就會弱很多。
其實還是應該直接以周天子的角度去寫,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但木已成舟,只能坦然接受,吸取教訓,展望未來。
關于新書,目前還沒有確定下來,肯定是要年后再發。
如果繼續寫歷史的話,多半是寫清朝乾隆,明朝天啟,以及武則天。
這三個時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
乾隆時期是清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今的許多假設,多半都是給在乾隆時期,而且寫這個時期,是可以直接寫出整個世界來。
當初承包大明我只寫到出海,就是因為當時歐洲真不是很強大,這敵人不強大,爽點也高不到哪里去,乾隆時期的歐洲就值得一寫。
天啟年間則是明朝內斗最為激烈的時期,什么牛鬼神說都有,可看盡人間百態。
而武則天時期那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非常獨特的現象。
但如果不寫歷史的話,那有可能會寫封神時代,畢竟我是從小看神話故事長大的,很喜歡那些神話故事。
好了!話不多說。
非常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支持。
咱們年后再見。
(本章完)
爭得其實不僅僅是理,也涉及到一點點權力。
姬定的安排非常有趣。
孟子出任法院院長,而子讓卻出任教育部部長。
二人都盯著對方。
子讓爭得是法,而孟子爭得是教育。
孟子就擔心子讓以墨家思想去寫教課書。
而子讓則是擔心孟子以儒家標準去判決。
姬定沉吟少許,道:“我就只要求一點,關于禮儀教育,自不可少,但是禮乃行為,而非形式。
這一點一定要區分清楚,我不希望我大周之禮,變成一種形式,變成繁文縟節,變成自欺欺人。
匍匐在我腳下的人,心里想得可能是如何殺了我。”
鄒忌呵呵道:“這令我想起了衛侯與楚王啊!”
此話一出,孟子他們神色一變。
氣氛立刻就變得非常詭異。
這話擺明就是諷刺姬定。
鄒忌可是姬定的老對手,雖然他們已經歸順大周,但這心里多多少少會有些不服。
姬定哈哈一笑,道:“諷刺得我的人,也許心里是忠于我的,故此我不提倡以任何形式來明忠心,行為才是關鍵。”
鄒忌尷尬一笑,拱手道:“天子大度,臣心服口服。”
當然,姬定只是給出一個大概的思想。
法律是捍衛道德底線。
而行為重于形式。
但具體怎么去落實,還得依靠他們這些大學問家。
還是那句話,這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姬定也無法將后世的思想品德,直接搬過來,這還得根據當代的生產力來制定教育和律法。
“呼真是累死我了!”
回到后宮的姬定,是連喝三杯茶,才稍稍緩了口氣。
身旁的三位嬌妻均是笑吟吟地看著他。
姬舒笑道:“夫君取天下之時,可也未累成這樣。”
雖然姬定已經貴為天子,但是他們夫妻之間的稱呼,還都沒有變,正如姬定自己所提倡的那般,這行為大于形式。
姬定一目掃過三位嬌妻,笑道:“敢問三位夫人,是生孩子難,還是養孩子難。”
姜氏啐了一聲道:“如今你貴為天子,怎么說話還是這么不正經。”
姬定道:“什么時候這生孩子也成為不正經的事!”
荊夫人突然道:“我以為還是夫君太過大度,如果夫君一言九鼎,許多事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姬定道:“夫人是做買賣出身,為何夫人要絞盡腦汁,去設計一些漂亮的服飾,吸引人們來買,而不隨便做一些非常簡單的服飾,然后強迫人們來買。”
荊夫人若有所思。
姬定笑道:“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越是簡單粗暴,這成本反而越高。”
關于統一思想之爭,于孟子他們而言,是在于由哪派思想來統一。
但是對于姬定而言,則是是否統一。
他選擇維持百家爭鳴。
雖然是麻煩了一點,但是他至少能夠清楚的知曉大家的想法,在爭論的過程中,自然就是袒露自己的心聲。
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
他就怕別人都不說話,一味的恭維,那會令他寢食難安。
原本打算這兩天發完本感言,但是有讀者反饋投資完本馬上就要到期,可是我已經申請了完本,只是還在審核中,故此我只能加了這一篇番外,延緩一下,其實這篇番外原本是這本書后期的主要內容。
因為我個人覺得秦始皇最牛x得地方,不在于他征服六國,這秦國統一更多是一個接力賽,嬴政剛好是處于最后一棒,他統一那是他本應該做到的。
秦始皇最偉大的地方,是在于他統一之后頒布的許多政策。
主角統一之后,顯然是會走另外一條路,但這條路其實更不好走,是有很多可以寫得,比如說主角如何在維持百家爭鳴的情況下,始終控制著最高權柄。
但是由于成績不好,只能刪減。
雖然這本書寫得時間不長,但是對于我而言,其實是有著很長的時間,我記得小閑人完本的時候,就有說過希望能夠寫一本戰國小說,那時候就已經在構思了。
原因我也提到過,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前后,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人們的世界觀都是大不一樣,而問題、矛盾也都不一樣,是有很多可以去寫得。
而這個縱橫時代,是我最愛的。
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天下諸侯,天下名士,都在求變,都在思索,同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如果當一切都沉淀之后,那就很難去扭轉。
可惜沒能寫好,最終也只能草草收尾。
辜負了許多讀者的期待,真的是對不起大家!
再次向諸位致歉!
這幾天我也在反省,我覺得還是不該從外交方面去介入,因為外交至少是雙方,甚至于三四個對象,如果事先不詳細寫明各國的情況,那么這爽點就會弱很多。
其實還是應該直接以周天子的角度去寫,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但木已成舟,只能坦然接受,吸取教訓,展望未來。
關于新書,目前還沒有確定下來,肯定是要年后再發。
如果繼續寫歷史的話,多半是寫清朝乾隆,明朝天啟,以及武則天。
這三個時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
乾隆時期是清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今的許多假設,多半都是給在乾隆時期,而且寫這個時期,是可以直接寫出整個世界來。
當初承包大明我只寫到出海,就是因為當時歐洲真不是很強大,這敵人不強大,爽點也高不到哪里去,乾隆時期的歐洲就值得一寫。
天啟年間則是明朝內斗最為激烈的時期,什么牛鬼神說都有,可看盡人間百態。
而武則天時期那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非常獨特的現象。
但如果不寫歷史的話,那有可能會寫封神時代,畢竟我是從小看神話故事長大的,很喜歡那些神話故事。
好了!話不多說。
非常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支持。
咱們年后再見。
(本章完)
爭得其實不僅僅是理,也涉及到一點點權力。
姬定的安排非常有趣。
孟子出任法院院長,而子讓卻出任教育部部長。
二人都盯著對方。
子讓爭得是法,而孟子爭得是教育。
孟子就擔心子讓以墨家思想去寫教課書。
而子讓則是擔心孟子以儒家標準去判決。
姬定沉吟少許,道:“我就只要求一點,關于禮儀教育,自不可少,但是禮乃行為,而非形式。
這一點一定要區分清楚,我不希望我大周之禮,變成一種形式,變成繁文縟節,變成自欺欺人。
匍匐在我腳下的人,心里想得可能是如何殺了我。”
鄒忌呵呵道:“這令我想起了衛侯與楚王啊!”
此話一出,孟子他們神色一變。
氣氛立刻就變得非常詭異。
這話擺明就是諷刺姬定。
鄒忌可是姬定的老對手,雖然他們已經歸順大周,但這心里多多少少會有些不服。
姬定哈哈一笑,道:“諷刺得我的人,也許心里是忠于我的,故此我不提倡以任何形式來明忠心,行為才是關鍵。”
鄒忌尷尬一笑,拱手道:“天子大度,臣心服口服。”
當然,姬定只是給出一個大概的思想。
法律是捍衛道德底線。
而行為重于形式。
但具體怎么去落實,還得依靠他們這些大學問家。
還是那句話,這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姬定也無法將后世的思想品德,直接搬過來,這還得根據當代的生產力來制定教育和律法。
“呼真是累死我了!”
回到后宮的姬定,是連喝三杯茶,才稍稍緩了口氣。
身旁的三位嬌妻均是笑吟吟地看著他。
姬舒笑道:“夫君取天下之時,可也未累成這樣。”
雖然姬定已經貴為天子,但是他們夫妻之間的稱呼,還都沒有變,正如姬定自己所提倡的那般,這行為大于形式。
姬定一目掃過三位嬌妻,笑道:“敢問三位夫人,是生孩子難,還是養孩子難。”
姜氏啐了一聲道:“如今你貴為天子,怎么說話還是這么不正經。”
姬定道:“什么時候這生孩子也成為不正經的事!”
荊夫人突然道:“我以為還是夫君太過大度,如果夫君一言九鼎,許多事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姬定道:“夫人是做買賣出身,為何夫人要絞盡腦汁,去設計一些漂亮的服飾,吸引人們來買,而不隨便做一些非常簡單的服飾,然后強迫人們來買。”
荊夫人若有所思。
姬定笑道:“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越是簡單粗暴,這成本反而越高。”
關于統一思想之爭,于孟子他們而言,是在于由哪派思想來統一。
但是對于姬定而言,則是是否統一。
他選擇維持百家爭鳴。
雖然是麻煩了一點,但是他至少能夠清楚的知曉大家的想法,在爭論的過程中,自然就是袒露自己的心聲。
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
他就怕別人都不說話,一味的恭維,那會令他寢食難安。
原本打算這兩天發完本感言,但是有讀者反饋投資完本馬上就要到期,可是我已經申請了完本,只是還在審核中,故此我只能加了這一篇番外,延緩一下,其實這篇番外原本是這本書后期的主要內容。
因為我個人覺得秦始皇最牛x得地方,不在于他征服六國,這秦國統一更多是一個接力賽,嬴政剛好是處于最后一棒,他統一那是他本應該做到的。
秦始皇最偉大的地方,是在于他統一之后頒布的許多政策。
主角統一之后,顯然是會走另外一條路,但這條路其實更不好走,是有很多可以寫得,比如說主角如何在維持百家爭鳴的情況下,始終控制著最高權柄。
但是由于成績不好,只能刪減。
雖然這本書寫得時間不長,但是對于我而言,其實是有著很長的時間,我記得小閑人完本的時候,就有說過希望能夠寫一本戰國小說,那時候就已經在構思了。
原因我也提到過,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前后,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人們的世界觀都是大不一樣,而問題、矛盾也都不一樣,是有很多可以去寫得。
而這個縱橫時代,是我最愛的。
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天下諸侯,天下名士,都在求變,都在思索,同時誰也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如果當一切都沉淀之后,那就很難去扭轉。
可惜沒能寫好,最終也只能草草收尾。
辜負了許多讀者的期待,真的是對不起大家!
再次向諸位致歉!
這幾天我也在反省,我覺得還是不該從外交方面去介入,因為外交至少是雙方,甚至于三四個對象,如果事先不詳細寫明各國的情況,那么這爽點就會弱很多。
其實還是應該直接以周天子的角度去寫,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但木已成舟,只能坦然接受,吸取教訓,展望未來。
關于新書,目前還沒有確定下來,肯定是要年后再發。
如果繼續寫歷史的話,多半是寫清朝乾隆,明朝天啟,以及武則天。
這三個時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
乾隆時期是清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今的許多假設,多半都是給在乾隆時期,而且寫這個時期,是可以直接寫出整個世界來。
當初承包大明我只寫到出海,就是因為當時歐洲真不是很強大,這敵人不強大,爽點也高不到哪里去,乾隆時期的歐洲就值得一寫。
天啟年間則是明朝內斗最為激烈的時期,什么牛鬼神說都有,可看盡人間百態。
而武則天時期那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非常獨特的現象。
但如果不寫歷史的話,那有可能會寫封神時代,畢竟我是從小看神話故事長大的,很喜歡那些神話故事。
好了!話不多說。
非常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支持。
咱們年后再見。
(本章完)
爭得其實不僅僅是理,也涉及到一點點權力。
姬定的安排非常有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