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亂宮廷的嫪毒害死了他?-《春秋戰國的那些政客》
第(3/3)頁
當然,直接處死呂不韋并不太容易。于是,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其大意多為指責,并且下令讓呂不韋遷往蜀地。
已經明白秦王心意的呂不韋有些心灰意冷了,他明白秦王再一次逼迫自己遷往蜀地,實際上并不像書信中說得那么簡單,因為這封書信,特意問出了“你與秦國皇室有什么血緣關系,敢自稱仲父!”這樣的話語。顯然,這是秦王嬴政對他的暗示。秦帝國即將一統天下,當年所有的污點都必須清洗干凈。而他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于是,由商入政、由政入道的傳奇商人呂不韋,服下毒酒,自殺了。
歲馀,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史記》
其實,最終導致了呂不韋被迫自盡的,并不是因禍亂宮廷最后失敗而牽連了呂不韋的嫪毐,而是呂不韋自己已經失去了當初對政治風向的判斷和謹慎。而且,想要通過士子輿論來做自身保命符的呂不韋,根本沒有想明白,當自己擁有了過多的輿論支持,一旦自身與君王的根本利益發生了沖突,那么越多的支持,就是越鋒利的屠刀。
而且,呂不韋出身商道,凡事習慣了審時度勢,起初,這樣的性格和做法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他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商人,而是和政治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且成為了全天下最強帝國的頭號重臣之時,他沒有想明白,自己此時,到底應該如何審時度勢?而是依舊按照一個商人的思維模式來處理政治問題。殊不知,商人和政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商人的交易可以由價值和利益來做出決斷,而政客,卻需要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考慮到君王的意志,是不是與自己的利益還在同一個方向上。
逼死了呂不韋的并不是只靠下半身思考的嫪毐,也不是薄情寡義的秦王嬴政,而是他自己。他在一場賭上了一切的買賣中,選擇了錯誤的交易對象。當然,這與呂不韋本身聰慧與否沒有什么關系,這只與他的視野和格局緊密相連。從他選擇了投資政治,想要博取比商業更高收益的同時,卻沒有及時改變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思維模式的那一瞬間起,就已經注定了,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為自己的這次驚天豪賭,背負上時時刻刻都會致命的絕高風險,以及可能會輸光一切的悲慘結局。
當然,即將實現大一統的秦國,本身也不像呂不韋設想的那般,是一個極高的起步平臺,這個強大的帝國朝堂,不是呂不韋實現夢想的那個讓他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的繁華市場,而是足以悄無聲息地將他埋葬的黑暗墳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