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理想-《秦時之儒家小師叔》
第(1/3)頁
有了公孫白,子游也不再著急,每天就是打坐修煉,或者在村莊里閑逛,一來二去,就跟村里的人打成一片,尤其是一些孩子,每天都想聽子游講自己的游歷故事。
子游也幫村民們讀讀在外打仗的親人寫的家書,也幫他們寫家書再送出去,子游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點,這個村莊大部分的青年都去當兵了,村里的青年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孩子。
雖然這里靠近趙國邊境,北有東胡,東有燕國,屬于兩面戰亂之地,但也不至于大多數的青壯年都出去當兵了,這讓子游有些詫異,不過這是人家村莊的事情,跟他沒有關系,他也沒有仔細打聽。
在李老伯和公孫白的建議下,子游閑來沒事的時候在村子里的祠堂給村里的孩子上課,也不用講什么大道理,只是教他們識字就行。
“讓這些娃娃讀些書終究不是壞事,也算對得起他們在戰場跟那些胡人上拼殺的父輩了。”李老伯是這樣說道。
從李老伯的嘴里子游也知道了村子中的青壯為什么這么少了,胡人不知道發生什么瘋了,連年南下,周圍的村子青年都去當兵守衛雁門郡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半大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親都在雁門和東胡人打仗,子游聞言也是神色一正,對著祠堂內的名字鞠了一躬,這些人都是保家衛國的英雄。
子游看著屋內正在地上寫寫畫畫的孩子們,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當初跟著老師學習的日子,只不過自己的條件很好,有著很好的學習機會,雖然條件簡陋,但是這些孩子們還是學的很認真。
“先生,理想是什么?”忽然一個孩子停止了練字,指著地上自己寫的字問道。
聽到有人問,其他的孩子也停了下來,看向了子游,子游看著這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想了一下說道
“那我想問問你們,你們長大之后想做什么呢?”子游看著這些孩子問道。
“當兵,我阿父說了,男人就要當兵保家衛國。”最開始詢問子游的孩子站起來大聲的說道。
“那你們呢?”子游摸了摸他的頭笑著問其他人。
“我要當最好的農夫,我阿父說了,只有種地才能讓家人吃飽飯,不會餓肚子。”另一個小孩說道。
十幾個孩子很快就說完了自己長大后想做的事情。
“所以這就是理想,理想兩個字可以拆開來看,一個是理,一個是想,當你心中有了理念,你便有著未來的想法,就像阿牛說的,男人就要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就是理念,而當兵就是實現理念的一個道路,為了實現理念,而就有了未來怎么做的想法,這便是理想。”子游用著最簡單的話說道。
“我要讓阿父阿母和阿妹吃飽飯,所以我要努力種地當最好的農夫,這就是我的理想啊。”另一個孩子想了想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