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么我可以讓其他同胞來救人。” “當然也可以,但是其他人或許就沒有你這么好心了,人為什么平白無故的為了陌生人而損失三百文呢?”子游再次反問道。 “這”儒生被問住了不再說話。 “我知道你們想不明白,我告訴你們為什么,道德也分為私德和公德,私德是個人能夠到達的地步,公德則是大多數人可以到達的地步。 子貢的錯誤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使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 兩種做法只會得到一個結果,這就是讓道德尷尬,讓普通民眾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道德而去!所以你們明白了嗎?”子游說道 “道德不應是強迫他人付出而不求回報,也不是要求他人付出必須有回報,應該是一個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無損于己的而又有利于人,紙張有功于天下,免費自當無錯,但是我現在讓紙張免費推行,今后世上有人發明了有功于天下的事情,你們也要強迫他們如此嗎?長此以往下來,誰還敢去鉆研有功于天下的人。” “但是先生如此高尚之人,難道不應該免費推行,并告誡后人嗎?”有人說道。 “哦,淳于家的人?你們淳于家的《王度記》更有利于眾人學習如何勸諫君王,你們為何不拿出來免費讓大家觀看呢?”子游反問道,對于這種杠精子游自然沒必要客氣。 “你我.”淳于家的這個人頓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淳于家現在的人都是如此爭奪名利之人了嗎?用大公無私要求他人,來滿足自己的自私自利嗎?圣賢的道理便是這般嗎?利用同袍,讓同袍為你們去爭奪名利,自己可好坐收漁利,真是好算計,如此畜生行為,你們不配為儒家弟子,你們這輩子別想用上我發明的紙。”子游罵道。 經過子游這么一說,這些年輕未經世事的儒家弟子們也反應過來了,自己這是被淳于家利用了,對著子游行禮道 “多謝先生教導之恩,讓我等沒有鑄成大錯,今后我等定當為先生洗清污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