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今天是秦國的集議,秦國的朝議制度,有著廷議和集議,秦王一個月內有幾次在殿堂聽政,九卿等在咸陽的官吏按例來到甘泉宮參加朝議,有爭議的當朝議論,朝會的殿堂稱為廷,也叫朝廷,故當朝議論稱為“廷議”。 有時候秦王不參加朝議的時候,就是由丞相、御史和國尉主持朝議,其中丞相為首,由于所議事務的種類不同,參加集議的職官范圍也不同,朝議結束后,就會由三公之一,一般是丞相去面見秦王,將朝議商議的結果匯報。 今天嬴政就沒有參加朝議,這是很少見的,嬴政基本上每次的朝議都不錯過,但是有些事情一時間也拿不準,在子游的提議下在甘泉宮中開設了一個宮殿,每次廷議結束之后,如果還有事情需要朝臣商議,就去大殿內討論,亦或者在大殿內物理說服對方。 在集議結束之后,子游和呂不韋去面見秦王,身為國尉的尉繚對于拜見嬴政沒有想法,他雖然是秦國的國尉,但是每天想的是怎么從秦國逃跑,去六國效力,倒不是尉繚看不起秦國,而是秦國太強了,尉繚一身合縱的本事和報復無法施展,他除了幫助秦國練兵別的事情他是一點也不想要參與進去。 當然如果秦王或者其他的將士來拜訪他的話,他心情好也會指點一二,他現在暫居在王翦的府邸中,每天都是在著書。 每次看到秦國那些士氣如虹,手握利劍強弩,兵強馬壯的將士,尉繚就感覺吃屎一樣,這不是惡心他呢?不知道還以為他學的是連橫那種無腦的策略呢,他們合縱玩的是技巧、是謀略,講究出其不意,以弱勝強,只有連橫那種莽夫才會靠著國力和軍隊碾壓過去。 和嬴政匯報完事情之后,嬴政說道 “我準備讓韓非先生入秦了,不知道仲父和老師推薦誰去出使韓國?” 呂不韋和子游對視一番,出使韓國讓韓非入秦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依照韓國對于秦國的態度,哪怕不出使韓國,只需要書信一封韓國都會把人送來,但是如今韓國內部不明,局勢復雜,而且羅網發現有人最近在針對韓非進行謀劃,所以嬴政才說出讓人出使。 “這件事我去做吧,我去見師兄,路上還能保證師兄的安全。”子游說道。 “子游先生親自前去第一安全有足夠的保證,第二也能展示我秦國對待有才華之人重視,王師親自前往韓國接待九公子韓非,天下有才華之人看到定會為我秦國所吸引。”呂不韋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