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昌平君喊出清君側的口號之后,郢都、競陵、陵陽以及長沙以南地區紛紛響應,負責捉拿昌平君的屈家家主走到一半便停止不前了,上書請求平叛。 此時郢都內,昌平君已經被幸存的項氏族人包圍起來了,他們是來找昌平君要一個說法的,項氏一族無緣無故的背上了叛國者的名聲,這讓他們無法接受。 “諸位,帶兵入蜀乃是我和大將軍共同商議的,奈何被朝中奸臣發現,將消息賣給了秦國,這才讓我楚國十七萬兒郎慘死,大將軍至今昏迷,這一切都是朝中奸臣的過錯啊!”昌平君聲淚俱下的說道。 知道真實情況的范增、項梁都沒有說什么,在項燕答應昌平君入蜀的時候,項家就沒有選擇的余地了。 “如今楚王年幼,奸臣把控朝局,對內欺壓百姓,對外軟弱無能,我楚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還將自己當做楚國百姓,就跟我一起清君側,誅殺奸臣。”昌平君看著這些人說道。 “李園賊子著實可惡,把控朝堂,因為大將軍與其政見不合,便誣陷我項氏一族謀反,誅殺了我族人,若是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項氏一族中有人喊道。 剩下的人也想到了自己慘死的族人,一個個頓時面紅耳赤喊道 “清君側,誅奸臣!” 看著情緒上頭的昌平君心中冷笑一聲,在他看來項氏一族并不是傻,而是沒有給他們一個合理造反的理由罷了。 項氏一族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私自調動軍隊的罪過有多大,只不過他們不愿意將項氏一族百年名譽毀在自己手里罷了。 造反和清君側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清君側占據了大義罷了。 “好,郢都長沙兩地紛紛相應,項伯將軍早些日子已經帶領著平興的大軍駐扎在竟陵,等到項燕將軍蘇醒之后,再做具體布置,我們清君側喊出之后,李園定然會派人圍剿我們。 有勞諸位前去配合項伯將軍抵御即將到來的軍隊。”昌平君擦干了淚水說道。 項氏一族多年經營楚軍,族人大多都是能征善戰的人,現在項燕昏迷,昌平君想要保全自己,只能依靠的就只有這些人了。 “諾!” 項氏一族的人紛紛離開了,但是范增和項梁并沒有離開,兩人雖然心中對昌平君如此收買人心的手段不恥,但是現在他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他們束手就擒是死,造反失敗也是死,前后都是死,造反到還有這一線生機。 項伯手上還有這七八萬精銳,足以擋住李園調派來的軍隊的攻勢。 “君上,我聽聞當今楚王出身不明,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范增看著昌平君問道。 “此事乃是宗室之事,我并不清楚,民間傳言罷了,以后切勿再提。”昌平君淡淡的說道。 “諾。大將軍就拜托君上照顧了,我與項梁將軍前去幫助項伯將軍布置城防。”范增行禮說道。 “有勞,范曾先生了。”昌平君還禮說道。 范增和項梁離開郢都郡守府之后,項梁看著范增不解的問道 “范先生,剛才為何問楚王出身問題?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 “我不過是試探昌平君罷了,我第一次見到此人就觀此人身上有王氣,郢都乃是楚國故都,蘊含著楚國氣運,這些天來昌平君身上的王氣與楚國氣運逐漸融合,此人今后定是楚王。 剛才我故意詢問楚王熊悍的出身問題,就是想看看昌平君有沒有稱王的想法。”范增說道。 “昌平君不是說那是民間傳言嗎?還說不讓我們再提了。”項梁說道。 范增淡淡的瞥了一眼項梁這個武夫,說道 “若是昌平君真的沒有稱王的想法,就不會說這是宗室之事了,他的意思很明確,楚王身份的問題要宗室來解決,而昌平君本人就是宗室之人。只不過現在我們喊出的口號是清君側,若是直言楚王身份有問題,那就是造反了,整個楚國都不會在幫助我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