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朕這些年不過是殫精竭慮多了,所以便想著緩一緩,沒顧得上朝政,朕心里還是有大唐的……畢竟朕還在世,怎么能讓新皇登基……” “你信不信我扇你?!” 李青珩脫口而出。 此言一出,在座的所有人皆是張大了嘴巴,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一幕。 郡主……郡主居然如此直白,居然……居然當眾說出了這種話。 而李青珩也意識到了氣氛的不對,忙咳嗽兩聲,緩解尷尬。 罵習慣了,忘了現在人多了。 “咳咳,沒事,皇爺爺有什么話都不用說了,反正你現在上了年紀,當不了皇帝當個太上皇還是可以的,有些事情還是得交給年輕人做?!? 既然郡主都這么說了,其他人也不好再為難郡主,只當自己剛剛沒有聽到,繼續開始商議起來。 此番剿滅叛軍,太子是出了大力的,而且這些年來太子在朝中一直保持清晰,不受楊國忠和安祿山的蠱惑,是位明君。 所以一致認為太子可以登基。 李隆基就算是想不同意,也沒有辦法拒絕,畢竟他怕有人當眾扇他,只能是大度地點了點頭。 反正他是太上皇,是太子的長輩,就算是太子登基,自己的待遇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經過了潦草的準備,算好了吉時,李隆基便傳位給太子,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當年改元為至德。 至德元年,冬日,長安城里一片欣欣向榮。 新皇登基,本應該是喜悅之事,可經過幾個月后,人們發現,這好像并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 此時的長安朝廷,跟以前沒有什么兩樣。 李隆基雖然退位了,可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仍然聽命與他,權力還是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沈墨此次護國有功,按理說應該是晉升位分的,可沒想到,李隆基特意給他封了一個九品儒林郎,又回到了原來的官職。 他這是因為沈墨聯合李青珩打了他的事怪罪,在蓄意報復沈墨。 下朝后,沈墨身著一身紅色的朝服,正在一瘸一拐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哎喲喂,瞧瞧,這不是沈儒林嗎?此番可是建國的大功臣,怎么什么獎賞都沒有,還被貶官了呢?” “瞧,這走路一瘸一拐的,也不知道是干了什么被人打的。” “我們的沈儒林一副君子做派的樣子,怎么好端端的就被太上皇給針對了呢?你莫不是做了什么對太上皇不敬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