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風氣豫州-《亂世巨梟》
第(1/3)頁
時間荏苒,飛逝而過,轉眼間蕭九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八年。
這八年的時間里,蕭九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成了整個北境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也不再是孤身一人,除了和李洛瑤生下了蕭熏兒之外,又誕下了一名男童。
如今北境的局勢在這兩年逐漸穩定下來,蕭九也一直致力與內部的治理,并沒有表現出擴張的野心,這一點在其他人看來十分罕見。
雖然蕭九新擴編了兩個軍區,組建了一直新式軍隊,但卻一直處于訓練的狀態。
相反,蕭九對于海洋貿易十分感興趣,并且這段時間一直在關注海外倭國的開發。
有了政策上的扶持,陵水商會開始有計劃的將一部分居民遷往倭國海島,并將一部分工廠轉移出去。
隨著倭國的開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展現出了特有的優越性。
首先就是在倭國實驗種植的番薯等糧食作物得到豐收,讓蕭九更加確定了這片土地的肥沃。
其次,就是以倭國為基點,重新開辟了通往北方的航線,使陵水商會的足跡可以通往遼州以及更南部的地區。
自從蕭九麾下的海軍占領倭國之后,蕭九就設想將其變成一個海外的糧食產地。
所以一個個莊園就此應運而生,第一批登上海島的羊城郡軍民,也成了第一批種植園主。
而且倭國的土地不但示意糧食的種植,類似于棉麻等經濟作物在這片土地也長勢極好。
在倭國建廠,不但吸納了這些原著的倭人,還未蕭九帶來了源源不斷地金錢。
除了海外的倭國之外,蕭九一直以來還在不斷新建學校,傳播新的思想,在整個北境刮起了一股思想啟蒙的狂潮。
在這個封建時代,受制于生產力的局限,人們的見識可能會有些狹隘,但這并不代表古人愚蠢。
相反,在蕭九先后成立的學校、醫館、研究院等地都出現了不少的人才。
有時蕭九只是點出了一個方向,他們就可以研究出想要的東西,并且比起蕭九前世所知的那些更加適用于這個時代。
這不,最近這段時間,研究院就根據蕭九提供得思路制作出了簡易得水泥。
因為蕭九對這些建材也不甚了解,不知道水泥制作的配比,所以制作出來的水泥強度很低。
但蕭九也沒想著做出混凝土式的房子,有了這些水泥,完全可以先用來配合燒制的紅磚進行建筑底層的樓房。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用水泥鋪路。
有句老話說的好,想要富先修路,有了水泥在工程行業的應用,便可以率先將硬化的路面修建起來。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交通大部分都是依靠牛車,就連馬車都十分少見。
而像是現在的黃土路面,只要碰上雨水天氣,就會變得異常難走,往往需要多付出數倍的時間。
有了水泥制作的路面之后,陵水商會的運輸效率將會大大提高,貿易的成本相應也會降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