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二十六章 科舉-《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北國淪落胡塵四十余載,茹毛飲血,先賢典籍自然有一定進步意義。

    而這時代的儒學還未被閹割,非但不腐朽,還比較生猛。

    兩漢三國,鑿通西域,上馬砍人下馬治民的都是儒生。

    一代大儒盧植提兵平定黃巾之亂,諸葛武侯、司馬懿、陸遜都熟讀經(jīng)典,只不過到了魏晉,風向就變了,轉(zhuǎn)為玄學,談虛論玄,務虛而不務實,沉迷享樂,奢侈糜爛,以從軍為恥。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數(shù)學名列其中。

    李躍個人認為,數(shù)學是一切科學的起點,魏晉時代不僅醫(yī)學有長足發(fā)展,數(shù)學上也有獨到之處。

    魏晉鼎革之際,算學大家劉徽已經(jīng)整理出古典數(shù)學理論體系,推崇邏輯推理。

    李躍個人覺得華夏不缺形而上的東西,獨缺實事求是的精神。

    加入明算,總比玄學之類的要靠譜的多。

    而且數(shù)學也有很大用處,以后丈量土地,清點人口,核算度支等等,都需要有一定數(shù)學基礎的人。

    當然,李躍最看重的還是策論。

    等于是國家咨諏治國之道,漢代便已雛形。

    題目也簡單直接,富國強軍之道。

    考試分三天,第一場明經(jīng),人最多,幾乎成了士族豪強子弟的專場,第二場明算,大部分都是尚武堂子弟和少數(shù)豪強子弟,第三場策論反而少了很多,只有寥寥三十一人。

    不過李躍也看出來,策論人雖少,卻都是士族豪強子弟中的精英。

    連崔宏都親自下場了,鄭家也派來才俊鄭豁,劉群的孫子劉昭,盧諶之孫盧邈等等,都來湊熱鬧。

    這些人中最特殊的也就王猛了。

    科舉完畢,明經(jīng)、明算交由劉群、申鐘、條攸審閱,李躍自審策論。

    絕大多數(shù)都沒什么新意。

    不過是增加賦稅,開墾田地,鼓勵生育等等,書法不錯,讀起來朗朗上口,足見世家子弟的文學修養(yǎng)。

    但有修養(yǎng)卻沒多少營養(yǎng)。

    有人竟然主張與慕容氏罷兵言和,暫避慕容氏鋒芒,結為兄弟之國,為了達到此目的,可以將冀東三郡割出去,集中精力發(fā)展中原,十年之后,兵精糧足,然后反攻慕容氏……

    李躍連名字都不看,直接一把火燒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