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守勢-《橫刀十六國》
第(1/3)頁
“慕容儁病虛體弱,雖號稱三十萬之眾,實則能戰者十之一也,夏夷大戰,吾為中土豪杰,當助一臂之力,殿下戰其前,在下亂其后!”
一封密信從盧奴燕軍大營送出。
慕容恪退守中山后,慕容儁率大軍馳援,燕國除了留在遼東兵力,幾乎傾巢而出。
“他有什么要求?”李躍翻看信箋,沒留下任何身份線索,連字跡都是當世常用的楷書。
“沒有任何要求,也未標明身份,昨日單人獨騎,交給我軍斥候。”張生野道。
“你怎么看?”李躍將信遞給劉應。
如果此人說的是真,那么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慕容恪丟掉了襄國,對人心的沖擊極大,幾十年的胡人都城,一直是堅不可摧的象征,幾經易手,都不是被正面攻破的。
地緣上,丟掉襄國,燕國損失不大,但人心的平衡已經打破了。
加上燕國內部的一堆破事,有人造反是必然的。
而且此人也明說了,夏夷大戰,吾為中土豪杰,當助一臂之力。
心念華夏的不在少數,梁國雖不是正統,好歹也是一個華夏勢力。
目前看,呂護、逄約都有可能,兩人難兄難弟,在燕國過得都不好。
“臣以為還是要慎重一些,不可因一面之詞而輕易出擊。”劉應看完之后道。
“你說的不錯,燕軍利在速戰,我軍當以穩為主,速召楊略來廉臺,讓他全權負責此事。”兩邊都是傾國而來,李躍不得不萬分小心。
他造他的反,黑云軍按部就班即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赤壁之戰,曹操中了黃蓋的詐降計,被周瑜擊敗,失去一統天下的機會。
燕國雖處于弱勢,但并非沒有反擊之力,相反,慕容恪收縮兵力,正是為了積攢反撲的力量。
在襄國決戰,對梁國有利,對燕國不利。
但在中山決戰,燕軍背靠幽州,離薊城不算太遠。
除了召回楊略,李躍還將密信送給南行唐的王猛看,王猛的意見跟劉應差不多,黑云軍已經占據主動,只需拖下去,燕國必然耗不下去,分崩離析在旦夕之間。
二月開始,后方糧草略有些吃緊。
從襄國推進到中山,補給線拉長,糧草壓力增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