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守勢-《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一石糧從鄴城發到前線,至少要去三成,沒辦法,數萬民夫與牲畜也要吃。
大戰自去年秋末爆發,至今已經快五個月了。
東、中、西三路進兵,加在一起也有十七八萬大軍……
不過,梁國艱難,燕國只會更難。
如同歷史上的秦趙因上黨爆發的長平之戰,秦趙都傾國中青壯而來,廉頗堅壁而守五個月,但最終因為國力不及秦,又中了秦國離間計,換下老將廉頗,啟用趙括,選擇決戰……
慕容儁新征三十萬大軍,聽上去風光,但人是要吃糧的,以燕國的狀態,根本負擔不起。
所以王猛建議的拖下去,就能穩操勝券。
后方雖然困難,常煒的奏表中卻沒有任何埋怨,反而叮囑李躍穩扎穩打,后方之事無需多慮。
李躍心中一陣感動。
梁國的崛起,絕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有薄武的,有魏山的,有崔瑾的,有周牽,還有常煒,所有人心往一塊去,再大的困難也不算什么。
歷史上所有崛起的勢力,首要條件,便是內部和諧。
漢高祖麾下沛縣群英便是如此,朱洪武寧愿只帶淮西二十四將另起爐灶,也要離開郭子興。
有常煒、周牽在后方,李躍不必擔心后方,一心一意盯著戰場。
糧食消耗了,地里面還會再生長。
牲畜宰殺了,以后再馴養便是。
以如今中原的底氣,這些根本就不是問題。
與其說是梁燕兩軍決戰,不如說是中原與遼東加幽州地緣板塊的一次碰撞,決戰的是國力。
戰場上敗了,還有可能重振旗鼓,但如果國力上敗了,不死也殘。
急著決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將士傷亡大了,反而沒有力量吞并燕國。
就像長平之戰,秦國贏了,坑殺趙國降卒四十五萬,但自身傷亡二十余萬,導致沒有實力吞下趙國,休養了三十年后,才吞并山東六國。
黑云軍策略已經轉變為以守為攻,這也是最令慕容氏絕望之策,不給他們任何機會。
才十幾天的功夫,燕軍就有些撐不住了,頻頻前來挑戰。
步卒在左,連環甲騎在右,騎兵在后,號角聲動,羽箭遮天蔽日而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