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伐交-《橫刀十六國》
第(2/3)頁
“兒臣以為大梁還應休養生息,不必大軍征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江東時局動蕩,必有百姓投奔大梁,應令邊地官吏做好收容百姓事宜,以收江東人心。”李儉拱手道。
“太子所言甚是,江東之所以未有大亂,乃是懼我大梁趁機南下,隱忍不發而已,此時攻伐桓溫,反而能促成江東上下一心,稍待時日,江東自亂。”李躍不相信江東這幫人能這么老老實實的。
不說別人,單是王家就不會輕易向桓溫低頭。
桓溫以刀兵奪位,肯定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隱藏在下面的矛盾并沒有消除,桓溫占據的只是一個建康,想要地方各種勢力承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像當年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江東到處都是叛亂,靠陶侃、周玘等江東豪強齊心協力,才撲滅各地連綿不絕的起義,方才有了司馬家與北方士族的半壁江山。
桓溫丟失荊襄,不思收復,卻帶兵入朝,其統治天然缺乏合法性。
如今江東一團亂麻,梁國只需要隔岸觀火即可。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國修而鄰國無道,霸王之資也。江東乃大梁下國,下國有事,上國不可不問,陛下可下詔責問桓溫。”王猛拱手道。
“此策可抵十萬大軍!”李躍擊節而贊。
桓溫不回復,或者回復不好,以后就是開戰的借口,梁國也可以打著為下國報仇的旗號出兵。
桓溫回復的好,潛移默化間,大梁就成了江東的宗主,加強了影響力,以后收拾起來更加容易一些,江東所剩不多的人心會逐漸瓦解。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外交戰弄好了,可以滅敵于無形。
李躍當即讓王猛草擬詔令,“義正言辭”的責問江東,讓桓溫給一個說法,否則大梁將出兵還江東百姓一個公道……
看完詔書,李躍感覺自己若是桓溫,一定會被氣炸了。
他桓溫能有今日,還不是李躍逼的?
兩次合肥大戰,基本斷送了桓溫正常上位的可能,奪取荊襄,斷了桓氏的根基,逼得他鋌而走險。
除了詔書,李躍還下令潛伏在江東的校事們放開手腳,不要有思想負擔,盡力跳動江東各種地頭蛇,讓江東亂成一鍋粥最好。
皇帝大位不是那么好坐的,桓氏集團失去了荊襄,肯定要侵奪江東士族的利益,遲早會有人起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