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伐交-《橫刀十六國》
第(3/3)頁
江東忙江東的,梁國忙梁國的。
洪興五年開年之后,三省六部制正式施行。
尚書臺的權力下放到三省之中,王猛升任尚書令,周牽領侍中,崔瑾領中書令,劉應為尚書左仆射,房默為尚書右仆射,顧愷之領門下左侍郎,盧青領門下右侍郎,崔宏領中書左侍郎,王猛之子王永為中書右侍郎……
雖然設置了三省,但庶政依舊出自尚書省。
王猛依舊是大梁的二把手,也就缺了一個丞相的名頭而已,權力比以前只多不少。
只不過加了一道鎖而已。
運行不到一個月,李儉就發現其中竅門,尋了一個空閑,詢問李躍,“父皇設置門下省,固然能互相制衡,然則一遇大事,豈不是互相制衡,互相推諉,反而加劇爭斗?”
“你能看出這些長進不少,然則不設三省,他們就不爭斗了嗎?”李躍反問道。
“肯定不會。”李儉無奈認同。
“三省六部是因魏晉亂世而生,適合這一代的形勢,未必適應你的時代,世上沒有萬全的制度,有利則必有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面臨的挑戰,固步自封者會被天下拋棄,唯有變通革新者,方能不斷向前。”李躍諄諄教誨。
這一代追求的是恢復穩定,擯除魏晉以來的弊政。
到了下一代,會面臨新的形勢。
李儉還在思索,李躍拍拍他的肩膀,“三省六部于當下有利,能革除前朝之弊,朕便用之,他日不合時宜,朕便改之,何必拘泥于一時?”
唐代有政事堂,宋代有樞密院,明代有內閣,清有軍機處,都是對三省六部作的補充。
三省六部能從魏晉初具其形,一直走完整個封建時代,沿用一千五百多年,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李躍個人覺得,其實后世國家框架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的。
“兒臣知道了。”李儉頓時明白過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