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孔融 當生命里最純粹的東西閃光的時候-《在深淵里仰望星空:魏晉名士的卑微與驕傲》


    第(3/3)頁

    孔融的老板曹操,講有容乃大,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現實中卻派了密探去監聽臣下家里的密談;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弄不好就被拖出去打屁股,以至于有人為了不受侮辱上朝都帶著毒藥。

    這樣的狀況下,一個聰明人要不然就該處江湖之遠,隱于深山。要不然就在朝廷隨波逐流,混口飯吃。可是孔融,他痛心疾首,于是他選擇對抗一切,不管那是否是對的。他的邏輯是這樣的:既然他的對抗能讓這些不正常的人不舒服,那么這些行為一定具有普遍正確性。

    作為九卿之一,孔融上朝的時候不遵朝儀,不帶禮帽,甚至溜達溜達去了后宮……

    孔融曾經對禰衡說,父親對于孩子有什么恩德呢?他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欲;母親對孩子有什么恩德呢?孩子在她的肚子里就像是東西放在缸里,取出來了也就算了……

    終于,曹操對他開始感到頭疼了——憤青可以容忍,因為他們有憤怒,但是沒有社會影響力。可是老憤青就要嚴格管制了,因為這些人不但自己憤而且還能帶領大家一起憤,這就叫社會不安定因素了。孔融既不懂得柔順,又不想閉嘴,只能殺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的秘書班子安給孔融的罪行擬定妥當。一共四條,哪一條也不是必死的重罪:

    1.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云“我大圣之后,而見滅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2.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

    3.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官掖。

    4.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云“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既而與衡更相贊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

    孔融看到這份罪狀的時候心里一定沒有太多波瀾,對于一個生無可戀的人,死未必是一種懲罰,他甚至可能帶有一種悲壯的殉道感——猶如后來本可以茍且逃生的譚嗣同選擇血染菜市口。

    孔融是這個時代最后一個儒者,盡管不合時宜,但是他還是篤行所奉行的儒家精神。他像是個劍客,單槍匹馬地想要恢復一種早已遠去的時代精神,卻和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一樣,成為這個時代一個孤獨而怪異的騎士。

    黑格爾在《邏輯學》的序言里曾經說過,假如一個民族覺得它的國家法學、它的情思、它的風習和道德已變為無用時,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像一座廟,其他各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圣的神那樣。

    有的人,一輩子也不會發現這樣荒唐的虛無。但孔融,過于聰明,又過于理想,在這樣充滿挫敗感的時代,真正能夠給他帶來存在感的,大概也只有死亡。

    孔融之死,妻子皆被誅。他用自己的生命結束了儒家理想在這個時代實現的可能。

    只是可憐了他的兩個小兒子,和孔融年少之時何其相像的兩個聰慧的孩子。得到父親被治罪下獄的消息時,兩人正在下棋,臉上毫無驚慌之色。沒有人知道這兩個當時一個七歲一個九歲的孩子的想法。知道的,只是這兩個本可能和孔融一樣在中國的歷史上再閃耀幾許光芒的孩子,用超越年齡的鎮定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