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王粲 再耀眼的才華,也要有人度-《在深淵里仰望星空:魏晉名士的卑微與驕傲》


    第(2/3)頁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王粲之前的詩人,從來沒有人寫過戰爭里如此生動又殘酷的細節——“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有饑餓的婦人,把最心愛的兒子拋棄在雜草叢中,她還能聽見他在草間哭泣,但還是抹著眼淚沒有回頭。哪怕是最愛兒子的母親,也要冒著兒子被豺狼虎豹吃掉的風險,賭一賭——也許,運氣好,他就被能養活他的人救走了呢?

    在他之前,沒有人寫。在他之后,生于亂世的荒涼悲嘆有了跨越時代的通感,親情骨肉最深刻的無奈有了催人淚下的敘述,那些背井離鄉、壯志難酬的隱晦嗟嘆,有了妥帖的表達。

    王粲的才華,哪怕是在群星璀璨的建安時代,也是獨一份。曹丕在《與吳質書》里專門說他,“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后人也講王粲是“建安七子之冠”。他們都贊美他文學上的才華,絕口不提他千辛萬苦想要達到的政治抱負。為賢者諱,他們不愿意揭開王粲的傷疤,擺出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王粲千辛萬苦到達的荊州,不是他的理想國。這個草率而盲目的決定,將會讓他付出代價。

    劉表在荊州干得不錯,王粲對他滿懷信心。當年劉表單槍匹馬,拿著漢獻帝一紙空頭支票進了滿地土匪的荊州,不但沒被土匪惡霸給滅了,反而利用荊州土著和土匪的矛盾,借力打力,把荊州土著們治得服服帖帖。當時在他統治下的荊州因為研究兩漢經學成了全國的文化中心,從北方各地投奔劉表的知識分子有好幾千,劉表都以禮相待。王粲去了之后,劉表對他重視得不得了,組織了好幾次學術討論會,并預備把女兒嫁給他。

    躊躇滿志的天才、京城少年王粲到了當時頗為蠻荒的荊州,大概頗有優越感,有一點自以為是最正常不過。王粲的這點自以為是在張仲景看來是害了他的命。張神醫有次見到王粲,看他掉眉毛,于是告訴他早發現早治療,省得二十年后慘死。王粲大手一揮,理也不理人家。

    除了少年天才都有的毛病目中無人,大概還有京城人士對地方風物的嗤之以鼻。恃才傲物是才子的專利,卻也讓這些不懂得隱忍、委屈的才子們付出代價。看看那個讓高力士脫鞋、楊貴妃磨墨的李白吧,終于被趕出了長安。從來,這都被當作是瀟灑的例子,只是從一個務實的角度來看,卻也是“不靠譜”。文人無形,嘴上跑著火車,慷慨激昂,戰天斗地,卻是手無縛雞之力,不分五谷雜糧。驕傲和自以為是不一定都是才子,但才子總是有點驕傲的。

    但劉表忽然毀約,把原先預備嫁給王粲的女兒嫁給了他哥哥。王粲那當世第一、無人能敵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想來想去,只能是因為劉表嫌棄他長得丑。但他倒是沒想過,一個“不靠譜”的才子,大概比丑男更可怕。王粲也不見得不懂,只是他覺得,一個有才華的人,蠅營狗茍那些人情世故是多庸俗的一件事情?卻忘記了,生活本來就是件庸俗的事情,文人的那點清高往往近乎酸。一塊璞玉,再美好也得有人度。

    王粲沒有做出任何重新贏回劉表青睞的努力。以后的日子,王粲繼續過著他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日子,于是劉表也就十年如一日地把王粲干晾著,給他點小事情做做,磨他的性子。渾然天成的只是璞,而玉需要雕琢。只是對于王粲來說,卻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就此蹉跎而去,除了幾篇學術論文,什么功業都沒有建,只得到一個落跑新娘。其間的況味,不足為外人道耳。

    時光的流逝終于讓王粲感覺到了失落和郁悶,回首人生,他開始把那些短暫的浮華排沙揀金,變成詩人不得不抒發的感慨。現世的郁郁,讓他看到心靈深處和自然深處的永恒,只是除了手中的筆,他一無所有。

    王粲的郁郁終于在一個秋天找到了千古傳唱的出口。

    那天,天朗氣清,正是成熟的時節。王粲登上荊州當陽東南的一座城樓,看見江水如斯東逝,水天一線間,是蘆葦花白茫茫的一片。

    這樣對于王粲來說年復一年漸漸熟悉的情景,觸發了他對生長于斯的中原那漸趨模糊的懷念,一種鄉愁終于緩緩漫了上來。已不再是少年的王粲援筆濡墨,沉郁的情致像這十余年每一次的日出日落一樣,順理成章地流淌出來: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