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jì)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fēng)而開襟。平原遠(yuǎn)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dá)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fēng)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cè)。 登高遠(yuǎn)望,劉邦看見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少年王勃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們的感懷是江上的風(fēng)、天上的云,是上升的人生之路上的意氣風(fēng)發(fā);范仲淹看到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雖然是被貶謫,卻依然高揚著驕傲的政治斗志。只有王粲,面對著萬里秋陽一帶江水,如此親切,又如此真切地感嘆:如此美景卻不是我的故土,不知故土是否滄海桑田,我怎能忍留! 歸途如此遙遠(yuǎn),北風(fēng)入懷,可是鄉(xiāng)音未改?孔子在陳,嘆息著胡不歸,鄉(xiāng)間原先狂簡的少年,在他羈旅的記憶中都變得斐然成章;鐘儀被晉國幽禁,不改鄉(xiāng)音,不輟故衣,每一日彈奏的都是不曾變過的楚音;莊舄在楚國執(zhí)圭而立,顯達(dá)富貴,卻在月上中天之時對故鄉(xiāng)憂思成疾。這些古往今來的游子,無論富貴貧賤,是否曾經(jīng)和我懷著同一種憂思? 我在每一個日出日落間蹉跎,等待著經(jīng)世濟民的那一天,可是匏瓜已熟,卻空自高懸;井已清,卻無人來取水。踟躕徘徊著,已是夕陽將息,江邊的風(fēng)已近蕭瑟,天亦慘慘無色。鳥獸歸群,原野卻沒有我的朋友,只有那些不停趕路的征夫,這些圖景就這樣留在我的腦海中,讓我夜半之間輾轉(zhuǎn)反側(cè),悵然徘徊! 王粲在說故鄉(xiāng),然而卻又不是洛陽。故鄉(xiāng)是一個心靈的概念,代表著人生的止泊處。是漂泊的靈魂能夠得到安頓的地方,不是具象的一草一木,而是那一草一木帶來的靈魂的熟悉和舒適感。年輕人愛漂泊,喜歡遠(yuǎn)游,因為勃發(fā)的生命力帶來的對世界和生命的樂觀,讓他們盡可能地嘚瑟。而被琢磨了十年的王粲終于感到了生命的空虛,他需要一個安頓,他首先在這樣一個秋天想到了家鄉(xiāng)。 今日游人若有幸登臨當(dāng)陽城樓,依然會看見那座后人附會的仲宣樓,只是人面桃花,只有無聲東逝的江水亙古不變地流淌。 沒多久,王粲便永遠(yuǎn)離開了荊州。 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王粲終于得到了一展宏圖的機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的繼承人劉琮投降曹操,已經(jīng)洗去少年浮華的王粲遇到了曹操。是君臣魚水遇,從此累遷丞相掾,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后又遷軍謀祭酒。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漢獻(xiàn)帝封曹操為魏公,曹操開府,王粲官拜侍中。 是上天眷顧王粲,讓他蹉跎十六年,飽嘗了人情冷暖,讓他留下流傳千古的文章;也是上天眷顧王粲,讓他開始得到他所追求的幸福。 劉表的琢磨對王粲是一種磨難,也是一種歷練,讓他穩(wěn)重起來。少年得志不見得值得慶賀,太過銳利的鋒芒肆意釋放總有一天要傷了自己。長長的黑夜,也許也會成為一筆財富。 唯一讓人放心不下的,大概還是劉表那個傳奇的女兒,她本應(yīng)成為王粲的妻子,最終卻成了他嫂子。一段身不由己的愛情就如此湮沒在史家不屑一顧的冗筆之中。 但命運總有它奇詭的邏輯。王粲身后,蔡邕送給他的所有典籍珍本陰差陽錯都?xì)w于他的侄孫子,劉表女兒和他哥哥的孫子。而那個少年,將來我們會知道他的名字。 他叫王弼,是一顆英年早逝的流星,卻照耀了中國哲學(xué)史一千年的星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