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殷浩 失敗的人生還值得講述嗎-《在深淵里仰望星空:魏晉名士的卑微與驕傲》

    出名要趁早,蹉跎到老再出名,成名的快樂也少了一半。

    殷浩的人生有個一百分的開局,他有一個好出身和一個名滿天下的父親。殷浩的父親是殷羨,從南京到武昌去做市長時,背了一包南京城里人托他捎到武昌去問候親戚或者拉攏關系的信。不小心成了搬運工的殷羨到了南京城外實在吃不消了,看見路邊有個水塘,直接把那包書信往水里一拋,如釋重負般大聲道:“升遷的人自然升遷了,倒霉的人已然倒霉了。問候本就是無用功,我才不做郵遞員?!?

    有這么個父親,殷浩的少年時候就被期許能夠繼承這種名士范兒。殷浩也不負眾望。他曾經妙解過周公解夢里面“夢棺材是將要升官,夢見臟東西是將要發(fā)財”的玄機:官就是個腐臭的東西,不夢棺材夢什么?錢本就是糞土,發(fā)財當然就要夢見臟東西。

    就像是阮瞻的那句“將無同”贏來一個太尉掾屬一樣,殷浩的妙解也為他贏得了做官的機會,不過除了給庾亮做過短暫的秘書處處長之外,他拒絕了大多數(shù)做官的邀請,自己一個人躲到父母的墓前守孝去了,一待就待了十年。

    殷浩罷官歸隱,反而成了一個傳奇。社會上關于了不起的小名士殷浩的各種傳說不脛而走,甚至出現(xiàn)了“殷浩不出山,天下蒼生怎么辦”的呼聲。全國都成了他狂熱的粉絲。

    而殷浩,像是所有少年成名的人一樣,小小年紀已經有了一覽眾山小的傲氣。一般的官位看不上,牛人來請也難入他法眼。直到當時還是會稽王后來成了簡文帝的司馬昱入朝輔政,寫了一封把殷浩捧上天的信——說什么你不出山這個時代就沒希望,這個國家也沒希望。殷浩掐好了日子,推辭了四個月,看著差不多了,終于走上這段贊譽與期待鋪就的紅毯,正式出山了。

    東晉時候,是個名人就牛氣沖天,拒不承認別人比他強。司馬昱是皇親國戚,自己也是清談場上的一把好手,名士脾氣并不比殷浩小。他愿意放下面子請殷浩出來,是已經被逼到了絕路,沒辦法的辦法——這時候的司馬昱日子過得風雨飄搖,十分慘淡。朝廷面對著上游虎視眈眈的大軍閥桓溫,他隨時可以殺到南京來給他們倆耳刮子。想來軟的,桓溫不理他們,想來硬的……原先可以制衡桓溫的大佬們,庾亮、庾冰、何充都老死了。司馬昱此時力邀殷浩,是指望著他出來對付桓溫。

    然而年少知名的殷浩其實并沒有什么政治上的謀略,從小被捧大的殷浩缺少虛與委蛇的韌性,一上任就拉開架勢和桓溫搶地盤。從東晉立國,中央和邊鎮(zhèn)爭奪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揚州、徐州、兗州、荊州等幾個邊防重鎮(zhèn)上?;笢氐睦铣苍谇G州,長江上游殷浩自然動不得。徐州、兗州原先在褚季野的手上,褚家是皇親國戚,利益和中央一致。殷浩又提拔荀羨主管義興、吳郡,很快徐州、兗州也控制住了。豫州在謝家手上,謝家也并不在桓溫的控制之內。少年殷浩旗開得勝,更是驕傲得不得了,完全忘記了老領導的交代。

    殷浩接受朝廷之前,是庾翼掌權。庾翼安排原來做徐州刺史的桓溫去做荊州刺史,很大的原因是,東晉再沒有比桓溫更出色的戰(zhàn)將來鎮(zhèn)守這塊戰(zhàn)略要地。庾翼在臨死之前給殷浩寫了封信,為內外相安做了重要安排:外面靠庾家、桓家,朝廷里面靠何充、褚季野。意思是要他們和睦相處,不到最后別劍拔弩張撕破臉皮。這時候何充死了,殷浩頂替了他的位置。只是,殷浩卻把制衡變成了叫板,處處與桓溫爭鋒。

    桓溫和殷浩,也算是發(fā)小了,可從少年時代就喜歡搞誰比誰強的競爭?;笢乜傁矚g貶殷浩,說小時候玩,自己騎膩歪不要的竹馬,殷浩就撿去騎。殷浩輸人不輸陣,桓溫總是問他,“你和我比怎樣?”殷浩總淡淡回道,“我還是喜歡我自己。”

    長大了之后,除了爭鋒的舞臺更加寬廣之外,二人的相處還是這個模式?;笢匾环杰婇y,自然驕傲。但殷浩論出身、論名聲都比他好,也不會把他放在眼里。

    于是就有了永和六年那次讓桓溫笑破肚皮的北伐。那時候后趙皇帝石勒死了,后趙除了繼位的石虎之外又冒出來一個稱帝的石遵,除此之外,還有石袛和石鑒,誰也不服誰,都想趁亂撈好處。于是石勒的干兒子冉閔趁機跳出來,借著為皇帝報仇的機會攪渾水。北邊亂成一團,正是東晉光復首都的好機會。本來,帶兵打仗是桓溫的分內事,但是桓溫做什么,殷浩一定要搶一搶?;笢氐故呛芾潇o,殷浩要搶,他也沒怎么爭,就一句話撂在那里:殷浩吧,是治國的良才。但讓他去打仗,這不是混搭是亂搭。意思是,他要是不出事,我桓字就倒過來寫。

    搶贏了桓溫的殷浩借著這個機會明目張膽地都督了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給桓溫很大的壓力。但這次出兵的開局卻很晦氣:還沒出兵殷浩就從馬上摔了下來。這是兇兆。

    這次北伐看似重大利好,其實很多問題:此時中原一片混戰(zhàn),東晉忽然加入戰(zhàn)局,比攻打一方要花更多的精力,弄不好陷入東一槍西一炮的泥潭,就糗大了。

    可惜的是,殷浩也確實是陷進去了。

    有一個叫魏脫的人投降殷浩之后死了。殷浩讓他的弟弟魏憬管理魏脫留下來的遺產,結果姚襄殺了魏憬,吞了他的人口財產。這個姚襄就是后來后秦的開國君主姚萇的哥哥。打仗要人口,趁著別人弱勢,趁機兼并本就是天道。本來,人家胡人自相殘殺,愛咋咋,跟殷浩沒什么關系。可這時候殷浩主持正義的書生意氣上來了,覺得這個頭,自己得替魏憬出,姚襄打狗還得看主人呢。從小被書生理想養(yǎng)大的殷浩恥于承認利益才是永遠的朋友。于是姚襄就看見魏家的后代頻繁出入殷浩的大營,正懷疑他們要里應外合殺他,結果還真有他的人要反了投奔殷浩。姚襄聽到消息,二話不說,殺。

    殷浩大怒,想要帶兵進攻,殺了姚襄。殷浩的自信,來自于他之前搞了個暗殺苻健的行動。這時候苻健的一個侄子苻眉從首都洛陽逃了出來,在信息極度不暢通的時代,殷浩以為苻健死了。興奮之下表示,我要殺到洛陽去,反攻首都,修復園陵。那什么揚州刺史的活我也不干了,桓溫我也不想管了,等我打下洛陽,我就專門待在洛陽,我也不回去了。洛陽的門殷浩還沒看見呢,朝廷看見他忽然抽瘋,自然是要敲打他讓他冷靜,只說不許。正在輔政的瑯琊王司馬昱的言下之意:你倒是忘了要壓著桓溫的事情啦?你不干揚州刺史難道讓桓溫的人去?

    殷浩才不管。繼續(xù)意氣昂揚地往洛陽出發(fā),計劃著要修復陵園,還都洛陽。結果才到許昌,就接到噩耗:剛投誠過來的后趙大將張遇因為覺得自己沒被殷浩重視投降了苻健,把許昌給讓了出去。殷浩氣死了,派謝尚去打。結果謝尚的貴族習氣比殷浩還嚴重,自然是打了敗仗,一幫人退回大本營。姚襄覺得他的機會來了,于是也反了。姚襄的反叛加上苻健沒死,讓殷浩害怕自己陷入多方作戰(zhàn)的困境,被這些彪悍的少數(shù)民族殺得葬身疆場,重蹈當年王衍的覆轍,于是丟盔棄甲,跑了回去。

    桓溫見機很淡定地把早就準備好的奏章拿了出來,請中央把殷浩廢為庶人,面壁思過去。

    殷浩這回簡直是從天上跌到了地下,但在落魄時,他依然保持著貴族的風度。除了常常在紙上寫下“咄咄逼人”四個字暗諷桓溫之外,沒有更多的怨言。然而最后,又是這種充滿優(yōu)越感的矜持斷送了殷浩最后入仕的機會。

    后來桓溫曾經招安過殷浩一次,邀請他出來做尚書令。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不會放棄這個東山再起的好機會。韓信還能忍受胯下之辱,殷浩借著這個機會進入朝廷,將來才有機會把桓溫搞出朝廷。殷浩也不傻,這個位子他是準備接受的,但是寫答書的時候犯了難:不能表現(xiàn)出太高興,否則讓桓溫低看了他,不能表現(xiàn)得太感謝,要不然讓桓溫以為他刻意巴結。這個回信殷浩寫了十多份都不滿意,最后干脆,什么也沒寫,給了桓溫一張白紙。

    桓溫一看怒了,什么意思?讓他猜?桓溫是個直來直往的人,在玄學上的修養(yǎng)也比較差,殷浩不是楊修,桓溫也不是曹操,沒雅興來猜測他的意思?;笢馗纱嗾f,既然是空的,就當你不想干好了。換人!

    殷浩這點傻乎乎的矜持就不如王衍:人家王衍可以“信口雌黃”,說過了也可以拒不承認這話是我說的。殷浩怎么就不會呢?隨便扯兩句肉麻兮兮的馬屁拍一下,對于這個才華橫溢的人來說不算是難事吧?

    后來人自然就學乖了,站在殷浩這些“傻子”的肩膀上吸取他們失敗的人生教訓:一以貫之的人生態(tài)度、自尊自愛的修養(yǎng)沒法帶來好處,信口雌黃、口蜜腹劍玩兒得越來越溜,管你是誰,管我是誰,隨時隨地,都可以輕輕松松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