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輕松拿下-《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1/3)頁
如果只是單純把論文復刻,周新只需要花一上午的時間就夠了。
其中最大的困難在于,他需要用燕大圖書館結合微電子系訂閱的期刊能夠查找到的內容,作為這封郵件的理論支撐。
而不是引用還未發表的結果。
第二天早上,燕京時間九點,也是舊金山的下午五點,周新在燕大的計算中心準時收到了胡正明寄來的郵件。
前一天的晚上他們沒有圍繞郵件本身進行溝通,更多的是詢問周新的個人情況,以及考察周新的口語表達。
不管哪方面,周新都達到了胡正明的心理預期。
口語表達是這個年代的留學生出去之后面臨的第一個難關,很多留學生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來適應。
以周新的口語表達,可以直接跳過這個階段,無縫銜接得開始博士工作。
是的,博士階段更多的是工作,而不是學業。
研究為導向的工作。
胡正明所在的系英文簡稱是EECS,這個系里面分為三個大塊,分別是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其他專業交叉學科和純粹的計算機科學。
集成電路,是電氣工程這個大項里的一個細分小項。
后世周新入學的時候,電氣工程這個領域下面已經有七個細分向:
信息、數據、網絡和通信科學(IDNCS)
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控制系統和機器人、集成電路、微/納米機電系統、物理電子學、信號處理。
而在1998年,電氣工程下面還沒有分的這么細。
“這些試題其實主要是圍繞你知識的廣度,對集成電路領域基礎知識掌握的是否足夠深。
沒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東西。”
(EECS.INC的試題我沒做過甚至都看不懂,但是我聽做過的大牛說不算難。)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打字上面,思考的時間反而不算太久。
周新把郵件發過去之后,胡正明那邊幾乎是秒回。
周新看了下WIN98系統右下角的時間,然后在心里估計了一下舊金山的時間,現在舊金山是晚上九點。“估計老師設置了提示音,一直等著我的回信。
看來最近缺少勞動力啊。”
對于教授而言,博士生就是他們的免費勞動力,博士通過勞動換取學位,順便能夠繼承教授在工業界、學術界的人脈關系。
至于能夠繼承多少,得看你跟的導師人品如何,以及是否欣賞你。
也許之前周新是胡正明親自帶的最后一位博士,所以胡正明在介紹人脈給周新的時候不遺余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