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新傻眼了,他不知道這個年代UWB技術還需要獲得許可才能在民用領域使用。 不過他很快想到了解決方案:“華國應該沒有相關規定,我們可以把UWB公司建在華國。” 胡正明點頭:“應該可以,我對華國通信方面的法規不太了解。 不過這東西性價比有限,現在的應用不需要這么高速的流量。 在阿美利肯都沒有應用場景,在華國就更沒有應用場景了。” 華國的主干寬帶擴容工程在1998年的7月才開始啟動,啟動之后擴充至155M,即便你利用UWB技術搞了個100Mbps的家用網絡,電信那邊也支撐不起你這么高的寬帶需求。 簡單來說,這技術太高端,現在不適用。 這就是時代所帶來的代溝,無解的難題。 胡正明接著說道:“我之前說的有上億美元的營收規模,那得你把這項技術應用在軍用雷達上。 但是你華國人的身份注定了你的產品無法獲得阿美利肯方面的信任。 不過單純從技術層面出發,這絕對是一項足夠優秀的技術。 只是目前沒有發掘出他的應用場景而已。”胡正明最后下定論道。 周新的第一個專利,從技術層面讓胡正明足夠驚艷了。 只是應用場景的局限,讓這項技術暫時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周新有些沮喪,難怪三星會把這項技術轉讓出去,原來是找不到大規模的應用場景。 好在三星轉讓的技術里,并不只有這一項。 更重要的是,有著來自后世的眼光,周新可以自己主導一些技術的研發。 等資金寬裕之后,周新打算成立在硅谷成立一家專門的集成電路研究所。 “好吧,可惜了這項技術。” “很正常,這是研究人員經常遇到的困境。 很多時候伱的發明,當下沒有作用,可能要到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后,才被發掘出它真正的用途。 比如高錕在1966年通過實驗驗證了光纖通信的可行性,一直到十年以后第一條光纖通訊系統才誕生。 這是常態。”胡正明安慰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