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冰箱行業為例,華國有非常多的品牌生產冰箱,經過激烈競爭后最后也許會活下來幾家大型的公司,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 但是在競爭到寡頭壟斷這個過程中,是沒有多少利潤去投入到研發過程中,一直得等到寡頭壟斷的局面完成后,最后活下來的寡頭們才會逐漸往研發里加碼。 而華國對于工業界和研發之間,缺乏機制來形成產學研的正向循環生態。 對于產學研,我也沒有想到很好的解決方案。 說回matrix,matrix鍵盤的制造放在華國,我們內部的matrix手機項目已經立項了,現在在研發階段。 matrix手機的核心芯片,只要華國的企業能夠滿足要求,我會讓華國企業進入到matrix的供應鏈中來。 比如華虹半導體的存儲產品和邏輯電路產品,以及未來華國企業制造的手機芯片。 這些我都會盡可能考慮華國的企業,同時我也會促進整個產業鏈中華國企業的比例。 我自己親自抓芯片設計和光刻機,華國有存儲芯片制造,有DRAM制造,我們會孵化整個半導體產業上下游的公司。 簡單來說matrix將會成為面向市場端的載體,這樣一個高端品牌,不僅僅是有足夠的盈利空間。 更重要的是在于幫助華國的半導體企業做背書,他們不可能只為matrix一個品牌供貨,他們要想做大做強,肯定需要給其他供應鏈下游整合端的企業供貨。 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三星這些企業,他們matrix供應商的身份,在進入到這些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中就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就和后世能夠成為果鏈的一員,想進入其他手機品牌的供應鏈體系中會事半功倍一樣。 周新說完后對方頻頻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matrix相當于供應鏈的鏈主。 利用自身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對整個供應鏈的大部分企業資源配置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同時利用這個影響力反過來促進華國企業的成長。” 供應鏈鏈主這個概念在二十年后政務網站上能夠時常看到,從申海、鵬城、杭城這些強勢城市的官方通訊稿里頻頻出現鏈主的概念。 什么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一起強,申海多家企業破繭而出成為鏈主。又是什么建圈強鏈,打造十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 在世紀之交的時候同樣經常能夠在新聞里看到,鏈主這個名詞。 當時媒體們關注的是哪個家電企業能夠成為鏈主,并且提出了具體的概念: 在供應鏈的整合中,利益的協調要優先于信息的透明。在控制和整合供應鏈資源時,能找到新利潤增長點的企業往往能夠成為“鏈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