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會進能進臺積電的工程師,大多是彎彎地區前百分之五到前千分之一之間的人才,他們不是最頂尖的人才,但是絕對足夠優秀。 因為東亞教育的特色,就是培養這種均質化的優秀人才。 所以芯片代工只在高麗和彎彎地區發展起來,一方面是因為阿美利肯打壓霓虹,另一方面也是這兩個地區才有足夠穩定的人才供應。 不夠平庸還不行,作過芯片代工的就知道,有夢想有才華的人是不會干那種超累又毫無成就感的螺絲釘工作的。芯片代工行業不是由少數提出方向、有創意的天才所創造,而是大批工程師團隊堆疊出來的結果。 臺積電的研發領導者們幾乎都是從阿美利肯挖來的,比如胡正明、梁孟松、林本堅等等,后來陸續有從基層冒出來的。 研發團隊的領導者只是決定方向,后續的團隊作戰、執行力才是臺積電之所以領先的關鍵。 而且臺積電數萬工程師,有資格進到先進制程研發團隊的,一代制程只有數百人罷了。后來被阿美利肯打包帶走的那幾百個工程師,就是臺積電工程師里的精華,他們最先進制程的研發團隊。 胡正明比關建英要樂觀的多:“現在的情況已經比我預期的要好得多。 老關,我今天先到住的地方整頓一下,等明天去了公司,你幫我找一些這段時間你們收集的華國集成電路企業們的具體情況介紹給我看看。 還有有哪些外企在華國有分公司,這些分公司在華國是做什么業務的,這些資料也給我來一份。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英特爾在華國是有分公司的。 在我看來,這不是最大的難點,最大的難點在于受到瓦森納協議的限制,導致華國無法進口最先進的設備。 如果沒有瓦森納協議,華國能夠從國外進口最先進的設備,搭建目前最先進制程的芯片生產線的話,人才是很容易培養起來的。” 芯片生產線的上下游來自于全球各地再正常不過了。還是以臺積電為例,廠房、電路和管線這些是彎彎自己造的,廠房里的自動化設備主要來自霓虹,加工臺和機械設備這些分別來自荷蘭和霓虹。 來自荷蘭主要是光刻機,化學原料則來自德意志、法蘭西、荷蘭、霓虹、阿美利肯等多個國家。 這就和大飛機一樣,你能夠整合生產出成品已經是成功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