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被黃章命名為魅族1的手機在眾籌網站上獲得了超過五千位網友的募資,大家繳納的百分之七十的定金讓黃章有了本錢去找工廠生產,找新芯科技定制芯片。 魅族1的成功讓黃章有了更多的野望,他也想做智能手機,而不是這么簡單的組裝廠,這技術含量太低了。 問題是錢從哪里來?五千部左右的銷量,1000元的定價,也就是500萬rmb的營收,刨去成本,最終魅族這家新公司賬面上躺著的不過一百多萬。 這點錢對個人來說很多,對企業來說不算什么,各類日常性的支出都足以把它吞噬掉。 現在規模太小,魅族又不敢大規模生產,萬一生產了賣不掉直接就得倒閉,所以魅族1的后續批次的銷售還是采取類似的方式,先從消費者手里拿定金,然后再去生產,這也意味著消費者至少要等三個月的時間,有這個耐心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 黃章通過鵬城的特有渠道,已經拿到了Mphone2,他在深度體驗過之后,很快意識到魅族1這種傳統手機是沒有前途的,借助工業設計的優勢很容易被Matrix這種正規軍打的潰不成軍。 “魅族要想做大,也得做智能手機,問題是智能手機的核心操作系統、處理器和屏幕,無論哪個都不是魅族這個體量的公司能夠搞定的。” 太難了,隨著智能手機概念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實質上的發展,最開始大家認為智能手機的核心是操作系統,MOS開放式的生態是決定Mphone1成功的關鍵。 后來意識到處理器同樣重要,Mphone在處理器上的優勢以及周新成為ARM控股股東后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優勢,讓同樣制程的移動芯片,Mphone采用的A系列芯片有著明顯的優勢。 這種優勢決定了Mphone能承載功能更豐富的應用。 等到Mphone2發布后,大家發現原來屏幕同樣重要,屏幕能讓應用的形態更加豐富,現在業內公認智能手機的三要素分別是操作系統、處理器和屏幕,而把這三者做的最完美的Mphone2被認為是智能手機的集大成之作。 在華國的互聯網上也有很多關于Mphone2的詳細介紹,因為Matrix有很多華國留學生員工,這些華國員工雖然人在硅谷,但是很難融入當地的生活圈,他們大多還是活躍在華國的互聯網上。 加上工作單位讓他們在華國互聯網上很有優越感,會時不時發一些Mphone2的帖子,在Mphone2發售前就各種謎語人爆料,發售之后更是各種科普。 因此黃章很了解Mphone2,甚至還了解一些技術細節,在他看來魅族想要進行轉型,做智能手機面臨的挑戰,壓根不是他現在能搞定的。 在這種時候,黃章的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家風險投資機構,說是可以和風投聊聊。 “你好,黃先生,你可以介紹一下你們公司的基本情況和產品內容。” 黃章有點緊張,因為面前坐著的是新興投資的投資經理,隨著華國互聯網的發展,新興投資一躍成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風投機構。 各種關于新興投資不差錢的段子在華國互聯網上層出不窮,因為在網友們看來,周新不差錢,這也意味著周新旗下的公司同樣不差錢。 “趙經理,您好,我們是一家專注于手機制造的企業,主要有魅族1,這是我們的產品,您可以看看。” 黃章把一款白色的魅族1遞給了趙經理,然后繼續說:“在不借助傳統營銷方式,沒有打一分錢廣告的情況下,我們的銷量突破了1萬臺。” 魅族1一共進行過3輪眾籌,前兩輪都是五千臺,第三輪的銷量有明顯下滑,畢竟接受眾籌方式的消費者總數極其有限。 簡單說兩句,Mphone2從產品形態和技術上就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所以烏鴉也不太想花大力氣去寫怎么怎么成功,所以烏鴉想從讓運營商讓步來反應Mphone2的成功。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