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手機行業的技術含量不高,要看和誰比,對微軟這樣在硅谷屹立二十年不倒的科技巨頭來說,確實沒啥技術含量。 即便是智能手機,在他們看來唯一的難點也只有觸控屏幕,是微軟短時間無法搞定的,像Mphone擁有巨大優勢的移動芯片,微軟也認為他們和英特爾實現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如果能收購當然是最好的,尤其是通過股份收購的方式,鮑爾默最喜歡收購了,收購意味著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們要私下給他很多好處,讓他們來作為這筆交易的中間方。 鮑爾默接手后的微軟給外界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特別喜歡收購,在2006年的時候全年完成了14項并購,被譽為并購之王,頗有吞并天下的霸氣。 但是這些被并購的公司大多都沒有好下場,淪為了微軟內部的散兵游勇,被并購的當天就是他們的巔峰。 微軟不僅在阿美利肯大肆并購,在華國同樣出手就是大手筆,兩千五百萬美元投資浪潮,這筆投資就是鮑爾默親自來濟南簽的,后續微軟甚至像全資收購浪潮。 對于鮑爾默來說,他巴不得收購Matrix,這中間的利益用海量來形容毫不為過,而且Newman和比爾蓋茨在又一領域的聯手,資本市場的巔峰之作。 絕對能讓微軟的估值重回巔峰。 在納斯達克泡沫還沒破裂的時候,微軟的市值超過了五千億美元,周新的蝴蝶效應讓微軟市值比原本的巔峰足足多了一千億美元。 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之后,微軟的市值一直在一千兩百億左右波動,別說五千億美元,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但是鮑爾默相信,能和Matrix合并的話,微軟能很快重回巔峰。 比爾蓋茨想了想說道:“如果Newman接受股份互換的方式,那微軟要給他什么職位比較合適? 我其實想讓他來當微軟的CEO,如果他覺得CEO不夠,董事會主席的位置我也可以讓給他。” 比爾蓋茨和鮑爾默是大學同學,鮑爾默是微軟的第24號員工,94年比爾蓋茨在拉奈島舉辦婚禮的時候鮑爾默是伴郎,因此這種不太適合當面說的話,比爾蓋茨說起來也毫不避嫌。 鮑爾默接過話來:“如果是Newman來接替我的話,我不會對這個職位有半點留戀,正好我也能有時間做點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鮑爾默怎么想不重要,他怎么說也不重要,但是他在比爾蓋茨面前的表態很重要。 微軟最有權力的角色三言兩語就達成了一致,接下來就是開始行動,他們找到了在外界眼中和Newman關系最好的金融機構高盛作為中間的掮客。 Bush要到06年才會提議亨利·保爾森接替約翰·史諾成為財政部長,保爾森要到04年年底才會開始運作這件事。 因此現在保爾森都還是高盛的權力排行前三的高管,這樣華爾街鼎鼎大名的大人物在和比爾蓋茨聊完之后依然心潮澎湃。 親手推動Matrix和微軟的合并,這是千禧年之后華爾街最大的生意,比谷歌和百度合并要大十倍。 個人PC時代當之無愧的霸主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初露崢嶸的巨頭的合并,這絕對會是劃時代的新聞,即便是當年時代華納收購Quora也遠遠比不上。 因為時代華納遠不如微軟出名,quora同樣不如Matrix更具有潛力和想象力。 “比爾,我認為你的提議非常好,非常具有想象力當然也非常考驗我們的能力。 一旦成功,對微軟、對高盛、對Newman這將是三贏。” 高盛要是能做成這筆交易,將成為最頂級的金融機構,和其他大小摩根、花旗、美林拉開至少是半個身位。 對金融機構來說,業務決定地位。 還有什么比推動微軟和Matrix合并更頂級的業務嗎?這筆業務一旦成功,說是高盛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并購案例也不為過,保爾森在高盛的地位也將不可動搖。 “比爾,你同意這件事意味著微軟同意這件事,而Matrix那邊,我們只需要說服Newman一個人就可以了。 我相信我們能做到。”保爾森很有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