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資產證券化讓貸款不停在銀行之間流轉,不僅增加了銀行的流動性和風險,還在政府無法監管的情況下增加了整個經濟體的貨幣供應量,而美元又是全球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量和負債分散到了全球經濟體的各個部分,一直拖延到今天才爆發。” 這種專業內容對實時翻譯的要求特別高,大量專業詞匯都需要精準傳遞,翻譯腦門都開始冒汗了。 “微觀層面是大量金融從業人員抱有僥幸心理,要么認為危機不會蔓延,要么認為美聯儲有辦法,要么認為自己能逃過一劫。 從宏觀層面則是因為阿美利肯長期以來的貨幣寬松政策,這種寬松主要體現在低息上,官方利率一直以來要比英格蘭低2個點左右,加上華國等制造業大國不斷給阿美利肯供給低價商品,導致阿美利肯的整體通貨膨脹率很低,這些熱錢從普通人手上流通到了房地產和互聯網金融市場,共同造就了這次的金融危機。” 華國給阿美利肯供給的低價商品屬于是涂裹著蜂蜜的毒丸,不吃,通貨膨脹會造成整體局面的失控,吃下去,會培養龐大的競爭對手。 華國是和過去聯邦面對的都截然不同的對手。 現在意識到華國是對手的阿美利肯專家、學者和政客越來越多,阿美利肯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政治期刊之一,也許沒有之一,《外交政策》從2007年以來里面的文章就兩個主題,金融危機和華國崛起。 以往的話題幾乎都消失不見了,中東、歐羅巴聯盟、俄國等等,這些內容即便有,也沒有給多少版面。 沃倫·詹森說完后,吳世強接過話來:“和阿美利肯不同,華國的金融危機更多是因為外因。 華國本身的金融政策是極端保守的,政府、居民的負債率都很低,對于金融機構的監管很嚴,居民主要理財手段依然是儲蓄,居民整體的金融市場參與度非常低。 所以華國金融危機主要是體現在外部市場持續收縮,阿美利肯、歐羅巴、霓虹、高麗這些傳統外貿國家和地區需求一直在減少,外貿企業過得特別艱難。 大家應該都知道新興投資是阿里巴巴的主要股東,我們從阿里巴巴第一輪融資就參與進去了。 而阿里巴巴也是全球范圍內首家和NewPay聯手,從事外貿確權的企業,我們從阿里巴巴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來,外貿確權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收益首度出現下降,降幅甚至超過了百分之十,這對一家依然在高速增長期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難看的數據。 外貿行業非常悲觀,在這種情況下,華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拉動內需。” 華國的人口,讓每次金融危機和增長乏力來臨時,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拉動內需,華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貿、出口和消費,消費一直是很乏力的。 消費乏力一直有各種分析,分配模式導致、房地產消耗了太多居民的消費能力、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群體不敢消費等等。 這些都有道理,但是無法覆蓋全貌,而且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房地產消耗消費能力還不存在,大家都認為應該靠改善分配模式,提高工資標準來拉動內需。 “剛剛無論是詹森先生還是吳總,對華國和全球金融危機的解讀都非常到位,最近華國也推出了對標阿美利肯7000億美元的一攬子政策,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等。 二位如何看待華國的一攬子政策,它和阿美利肯政策之間的區別,以及是否能夠幫助華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率先走出金融危機?” 這問題詹森不了解,如果不是具體負責投資華國事物的金融從業者,是不會了解華國想要采取的政策,更不會了解華國經濟的具體數據。 吳世強就很了解了:“其中一共提了10條,我就不一一贅述。 我先簡單說一下兩者的區別,華國和阿美利肯的救市計劃截然不同,阿美利肯的7000億美元全部都要拿來保住他們的大型金融機構,花旗從美聯儲那里拿了450億美元,其他幾個大銀行,像富國、美洲、摩根這些,每一家都拿了200億。 這只是商業銀行,還有保險、基金、證券等等,阿美利肯要為整個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保住這些大型金融機構不倒,造成系統性風險。 而華國面臨的問題不同,華國的救市計劃是要保就業、保民生,因為華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有限,我們不會面臨和阿美利肯那樣的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