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看電影嘛,就應(yīng)該是一種休閑。 一位年輕的帥哥,留著梳的光溜溜,打著發(fā)臘,蒼蠅落上去都會打滑的二八分發(fā)型,突然指著那六十寸超大液晶屏電視機說道:“話說,如果把各州所有的山洞打通呢,我剛才心算了一下,全長五千公里,連接幾百處山洞。” “誰……”剛有人準(zhǔn)備罵人,打斷大伙看電影。他準(zhǔn)備罵,這是誰的學(xué)生,但看清坐的位置后態(tài)度變了:“茅老,您能不能打扮的老氣一點,你這個樣子,不合適吧。” 作為山洞建筑安全與擴建的茅總工伸出手輕輕一抹自己的頭發(fā):“我才八十五歲,唐醫(yī)師說,我還能再活一百歲,所以我現(xiàn)在就是一個青年,連中年都不能算。” “這個,好吧,您老繼續(xù)。” 茅總工繼續(xù)講了:“地堡國有一種機器,叫盾構(gòu)機,那東西比起我們的技術(shù)而言,小孩子的玩具了。倭奴島有新干線,區(qū)區(qū)二百公里時速。我們挖洞,造專用的挖洞機,建鐵路,造時速四百公里的鐵路。” “我每天太閑了,這山洞維護,根本不需要我,隨便找?guī)讉€學(xué)生就可以了。我要為更大的工程出力,而不是整天防著這山洞掉幾塊灰,落幾滴水。” 茅總工,絕對稱得上漢家造橋第一人。 他這個提議一出來,一群年輕帥哥就立即響應(yīng),相比他八十五歲的年齡,這些六十多歲的全部都屬于年輕人。 這些六十多歲的,那一個在外面都是土木工程的泰斗級。 挖洞、修路、架橋,都是聞名海內(nèi)的。 在十五年前,漢家至少有十三個省在建設(shè)各種各樣的工程,其中挖山洞挺常見的。 現(xiàn)在,瘋狂的科學(xué)家們,要把這十三個省所有的山洞連在一起,還要建地底高速鐵路,這是多瘋狂的想法。 答案其實在他們提出的時候,已經(jīng)有結(jié)論了。 就是:否定。 有這個精力,可以去研究,然后挖洞用的巨大機械了,什么修路用的超級機械了,你們可以研究在地面上修的嘛。 比如,修一條從燕都到羊城的超高速鐵路,就按你們說的時速四百整。 省得你們閑下來就罵娘。 說把你們弄到這里來,浪費了你們的才華。 雖然說,當(dāng)下漢家鐵路的平均時速才六十二公里,但完全不影響你們研究時速四百公里的鐵路。 以冷聚蘑菇為動力。 能拉著火車跑出時速七百來,但火車輪子受得了?鐵軌受得了?橋受得了?車廂受得了? 坐車的人,受得了? 所以,一切還要從零開始,光靠這些土木的科學(xué)家是遠遠不行的。 有一點,這個山洞只完工了百分之八十,其余的部分還要是完工,而且擴建的部分也要完工,這是不能耽誤的。 鼎五公呢。 他知道小山村電影院里發(fā)生的事情,但他沒多問。 又一個清晨。 山洞最高的一層,連同山頂上,齊刷刷躺著一片又一片的人。 還要分區(qū)域。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太陽躺椅。 曬太陽。 這比吃早餐有意義多了。 一次早餐不吃,頂頂就過去了。 早上少曬一次太陽,立即就感覺全天腦子不夠用,到下午的時候吃糖都不管用,腦力根不上。 新試制的人工陽光棚,那玩意曬一個小時都頂不上真正的太陽十分鐘。 曬太陽的時候,所有人都非常的安靜,戴著墨鏡靠在太陽椅上。 椅子上,帖有每個人的名字。 椅子的頭枕是特制的,靠上去會有幾十個觸點接觸到腦部,可以與超算聯(lián)機。每個人的太陽椅,聯(lián)機的時間上限都有區(qū)別,流量也有區(qū)別。 取決于腦域的開發(fā)程度,靈能的高低,光合的效率等等,許多因素。 當(dāng)下,除了鼎五公之外,最高的一人是敏公。 這絕對屬于天才中的天才。 曬太陽時間結(jié)束,鼎翼公拿起浴袍披上,對鼎五公開口了:“老五,聊個事。” “你說。” “前幾天,老高給我體檢的時候,提出一個想法,我想了好幾天,打算找你聊聊。” “一起去吃早餐,坐下聊會。” “行。” 領(lǐng)了早餐。 早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除了常見的各地方早餐外,最瘋狂的莫過于蔬果汁,就是蔬菜與水果打成汁,不多,就是二十毫升的一杯,有熟的也有生的,每個人的配比也是完全不同的。 這就造成了,有的非常好喝,有的異常難喝。 因人而異,補充人體微量元素。 鼎五公與鼎翼公也不例外。 兩人坐下之后,鼎翼公聞了聞自己那份蔬果汁,一捏鼻子喝了下去。 鼎五公呢,倒是在細品,顯然他的那份屬于味道極好的。 “老五,老高說,既然我們可以直接聯(lián)機超算,那么普通人有沒有這個可能呢。假設(shè)有,那么我們不需要太復(fù)雜,僅連接視覺神經(jīng),將光信號轉(zhuǎn)換成生物電信號,那么盲人是不是能夠擁有視覺呢?” 鼎五公低頭吃早餐,他在思考。 鼎翼公繼續(xù)在講:“你有權(quán)限看更高一層的,來自村長的資料庫,其中有沒有相關(guān)的知識。” 鼎五公回答:“有,最高的一種,只有名稱沒有內(nèi)容,太高端。弱的一種,我正好簡單讀過,需要入侵式腦機接口,科技瓶頸注定我們現(xiàn)在作不到。” “講講。” “普通人,老高的說是的普通人,如果是靈能者,或是擁有光合的人,不存在這個問題,除非是眼球受損,否則靠靈能就能慢慢的修復(fù)視力,反正我現(xiàn)在沒有老花眼,你也不近視了,對吧。” “對。”鼎翼公認可這個說法。 鼎五公繼續(xù)講:“全盲的,一定需要入侵式腦機接口,僅材料就需要深入研究,要柔軟,不能傷到大腦,還能帶電極。石墨稀是一種選擇,可能還會有更好的材料。然后是信息量的處理,我們的芯片生產(chǎn)突破不到十個納米以下,根本不可能達到。” “你想,帶個背包,背上電池,還有一臺微型超算來幫助處理光信號,再轉(zhuǎn)變成電信號,然后通過生物電腦輸入大腦。我沒說老高的想法不對,只是我們達不到。我感覺,就算只是眼球受損,也至少需要上萬個電極組成的像素信號接入視覺神經(jīng),才能勉強讓人看到。” 鼎翼公點點頭,開始吃早餐。 他明白鼎五公的意思了。 還要先從當(dāng)下各類基礎(chǔ)科技先作提升,有些想法沒錯,只是材料學(xué)、半導(dǎo)體等等科技水平還達不到,所以就算研究了也沒辦法實現(xiàn)。 但未來可期。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