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更令他們震驚的是,耶律淳登基為帝之后,第一時間就下詔以告天下,因為大遼天子耶律延禧昏庸無道,寵信奸佞臣子,殘害忠良,治國無方,以至大遼有了今日之難。 所以,天錫皇帝耶律淳決定,將大遼天子耶律延禧降封為湘陰王。 一干隨同蕭奉先裹挾著梁王,南逃到了南京的遼國大臣們也都亂作一團。 蕭奉先很清楚,自己之前一直想要搞掉耶律淳,耶律淳也不是耳聾眼瞎之輩,必然知曉是自己在推動。 何況這廝一上臺,就詔告天下,陛下寵信奸佞臣子殘害忠良。 呵呵,這踏馬要不是直接沖他蕭奉先來的,蕭奉先愿意跟耶律淳一個姓。 “諸位,如今局勢如此危急,那耶律淳此舉,等同謀逆,逐陛下于郊野而奪天子之位。” “接下來,必然是要在第一時間清算我等效忠于陛下的忠耿之臣。” 此刻,李處溫甚是氣極敗壞地大聲慷慨陳詞,殿內,數十名臣工,全都黑著臉,憂心忡忡不已。 而那蕭奉先鐵青著臉,站在群臣之首,而王甫則一直站在他的身后邊,二人正在小聲地交流著什么。 至于殿上,則安坐著那位年紀才不過十多歲的梁王耶律雅里,兩眼通紅,一臉無措。 隨著李處溫,等一干人的發言,都狠狠地痛斥了那耶律淳這個反賊謀朝篡位之舉。 最后,身為南院副丞相的馬植站出來作了總結發言,朝著那一直沒有開口的蕭奉先恭敬一禮。 “事到如今,還請大王拿個主意,萬萬不可令我大遼國柞為逆賊所篡奪。” “正是,還請大王主持大局……” 李處溫,虞仲文等一干留守南京的文武,以及那些隨同蕭奉先南下的遼國文武,皆盡看向了蕭奉先。 蕭奉先打量著這些同僚、心腹爪牙,他很清楚,現在也已經到了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的時候了。 耶律淳肯定會要自己的性命,而自己也不可能放過那廝,對方現如今稱帝,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向他屈服。 既然如此,就必須要豎立起一個能夠與耶律淳對抗的標桿。 而自己的好外甥梁王,就是一個十分名正言順的大遼天子皇后繼承人。 天子不知所蹤,說不定也已經蒙難,而現如今,反賊也敢自封為皇。 所以,我等大遼忠臣,必須要將真正的大遼皇位繼承人給扛到天子之位上。 唯有如此,才能夠從大義上去號召天下軍民與反賊對抗。 在南京的這些官吏也很清楚,耶律淳已經稱帝,自己等人就算是尊奉耶律淳,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之舉。 何況自己這些人都與蕭奉先兄弟勾結甚深,怕是想要去錦上天添,結果還沒見到耶律淳,就會被他身邊的既得利益者亂刀剁死。 與其如此,倒真不如尊奉更名正言順的梁王為天子。 ##### 當所有人都統一一意見,決定奉梁王為主之后,一眾文武紛紛趕去做準備。 就連梁王也被蕭奉先命其弟蕭嗣先親自看顧梁王,萬萬不可出事。 直到這個時候,蕭奉先這才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轉而又開始犯起了愁來。 為何,還不就是因為手中無兵,南京道的兵馬,早就已經被朝廷抽調一空,之后又被招募走了不少的漢軍。 與宋國交界之地的遼國兵馬不足兩萬,再加上各州縣的臨時招募的鄉勇。 攏到一起都不足五萬之數,而那耶律淳麾下,契丹精銳接近五萬,而至于漢軍、怨軍,奚軍,以及渤海軍,足足有十五萬之眾。 這要是等到耶律淳安頓好了大局,指不定一回頭就要來搞自己,順便奪取這富庶的南京道。 此刻留在蕭奉先跟前的,則是一票心腹黨羽,王甫一臉理所當然地留了下來。 “那耶律淳在中京登基為偽帝之后,已然遣使去金國,意圖要向金國稱臣俯首,倘若真讓他解除了后顧之憂,必定會揮師南下。” “不管我等是否擁戴梁王登基,這南京道,他必定視若囊中之物。” “本王絕對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本王想要問一問諸君,可有良策解此憂患?” “大王,為了平定金人之亂,南京道的兵馬幾乎被抽調一空,現如今根本沒有可能阻攔住偽帝。” “依下官之見,怕是我等,我等只能向宋國稱臣,方可借宋國之手,以抵御偽帝。” “可是宋國愿意與我大遼聯手?要知道,咱們手中可沒有什么籌碼。” “籌碼也不是沒有,就看我等出不出得起罷了。” 在一眾人等討論得份外熱烈的當口,王甫突然冒出了這么一句話來,直接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這位。 “哦,不知先生有何良策,速速道來。” 蕭奉先看著這位為自己獻過不少良策的心腹謀士,甚是期待。 王甫目光掃過這些蕭奉先的心腹,這其中,馬植其實是狀元公安排在遼國的一枚重要棋子,而那遼興軍節度副使張覺同樣也是,南京道轉運使劉范亦是。 而這些人,都是狀元公的授意之下,紛紛投到了蕭奉先的麾下,如今也都聚集到了這大遼南京,為蕭奉先之心腹。 正是因為有了這幫子人在,王甫這才決定今日冒險一擊。 畢竟再不冒險,那就來不及了,誰也不敢保證那金國會不會同意耶律淳的臣服。 若是金國不納,那么耶律淳自然不敢揮大軍南下,那么南京道的一干臣工,必定會茍且偷安。 若是那金國允許耶律淳的臣服,怕是用不了一個月,耶律淳麾下的兵馬,就進抵至南京城下。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舌綻蓮花都沒個鳥用,唯有此刻,才是最好的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