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演講的語言要求-《張嘴就來: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興發言技巧》


    第(1/3)頁

    在我們的工作中,演講是很常見的一種工作形式。然而,有的人的演講讓人記憶猶新,有的則讓人淡忘已久。效果之所以不同,就在于語言的運用。因此,要使演講成功,我們必須注意語言上的要求。

    ●口語表達應具備較好的聲音

    古今中外,很多有巨大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演講的口語表達藝術,并刻苦訓練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古希臘民主派政治家德摩斯提尼,為了克服演講發音不清的先天毛病,經常嘴含石子發奮苦練,終于成了著名的演說家。美國總統林肯、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他們重視演講口語表達藝術訓練的程度,迄今被人們傳為佳話。孫中山、毛**、周恩來等偉大人物演講的口語表達能力,也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人演講時,講稿并不十分理想或根本沒有講稿,只因掌握了口語表達技巧,具備訓練有素的口語表達能力,講起話來就有聲有色,令人鼓掌喝彩。可有的人卻不然,稿子寫得并不差,可經他一講,不是哼哼哈哈,就是重復啰嗦,令人生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不重視口語表達藝術,不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可見,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成敗。

    1.聲音正確清楚

    為了有效地表達出演講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求吐字正確清楚。如果發音不對,聽眾就不知其所云。

    要達到正確清楚的標準,需從兩方面努力:一是要正確運用發音器官。發音器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些器官在發音過程中只有協調配合,才能形成正確清楚的語音。二是要注意會場空間的大小和擴音器的使用。演講者一定要視會場空間的大小來控制自己的聲音,使每個聽眾都能聽得清楚明白。使用擴音器也要注意保持距離適度。

    2.聲音有力、耐久

    演講的聲音除了要符合上述要求外,還需要有力、耐久。為此,演講者一定需要克服喃喃自語的演講習慣,在演講的時候,要有力度,讓人感受到鼓舞和振奮。聲音如果沒有力度,就無法起到感染聽眾的作用。

    此外,演講時,聲音還需要持久。有的演講者開始演講的聲音還可以,比較有力量,但慢慢地,越講越沒勁了。這種有始無終的聲音,必將大大削弱整個演講的效果,聽眾會對演講者的自信心表示懷疑,進而懷疑演講的內容。演講的嗓音是否優美,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效果。演講的嗓音運用有其內在的規律,經過訓練是可以提高的。

    ●口語表達應注重鄭重性

    演講的鄭重性具體表現在口語表達方面,則是選詞用語規范、恰當,重音、停頓、速度、節奏使用適當,語言中肯有力,語調和諧自然。

    選詞用語規范、恰當,主要是指用詞準確、恰當,用語合乎語法,符合邏輯。演講者選詞用語不僅要從詞語的意義、感情色彩和語法特點等語言因素上斟酌推敲,而且要從國家政策、演講者身份、講話場合等因素上考慮,使演講的語言規范、嚴密。反之,使用生活中的一些俗語,信口開河地亂講一通,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鄭重性。

    重音、節奏、語調等方面,也是體現演講者演講口語表達鄭重性的重要因素。在演講中,常常出現以下一些有失鄭重的口語表達現象:

    第一種是演講的口語表達沒有重音,任意停頓,講話的速度很快,像“連珠炮”似的;節奏過于緊促,整個演講就顯得慌里慌張。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當地控制口語表達的重音、停頓、語速和節奏。

    第二種是口語表達的語言輕浮,亂用語氣詞,口頭語過多,不是“哼、哈”,就是“嘛、啊”。有人曾對某位演講者的這種毛病做過統計,竟然在10分鐘演講之內,說出150多個“啊”字,平均4秒鐘一個,這樣一來破壞了語言的一般規范,肢解了語句的意義,必然會使演講失去口語表達的鄭重性。

    第三種是不能正確運用語調,語調沒有起伏變化,平淡而無聲色,甚至故作姿態、耍弄花腔、怪聲怪調。

    以上這三種不良現象,勢必都影響演講者演講的鄭重性。

    ●善用幽默的表達方式

    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增強演講的表現力,既能深化主題,又能使演講的氣氛輕松和諧;既可調整講演的節奏,又可使聽眾消除疲勞。

    美國前總統里根在演講時,就善于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贏得觀眾甚至對手的稱贊。

    在競選總統時,里根在與蒙代爾的一次電視辯論中,曾就年齡問題進行辯論。里根深知自己70歲高齡在競選中是一大障礙,當一名記者既尖刻又彬彬有禮地詢問里根總統是否過于年邁、不宜當總統時,里根滿懷信心且微笑了一下,回答說,我希望你能知道在這場競選中我不愿把年齡當作一項資本,我不打算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對手的年輕和缺乏經驗。這一令人生畏的簡短妙語,使年輕的競選對手意識到自己為競選所做的四年努力在電視屏幕上已付之東流了,他無可奈何地笑了一下,仿佛他的年輕又成了競選總統的一大障礙。里根靠這次幽默機警的對話贏得了選民的支持,為他的競選掃清了障礙。

    ●口語化

    所謂口語化,就是要求演講者的演講,語言要“上口”“入耳”。“上口”“入耳”是對演講語言的基本要求。“上口”是對“說”方面的要求,就是講起話來與平常說話沒有什么差別;“入耳”是“聽”方面的效果,叫人聽起來沒有什么語言障礙,如同平時說話一樣順當。所以演講者的講演要經得起說與聽的考驗。

    這里所說的口語化,并不是日常口頭語的復制,而是經過加工提煉了的具有規范化、邏輯性的口頭語言。比如有些演講者的即興講話,常常出現重復、啰嗦、零亂、模糊和用詞不當,詞不達意、詞語搭配不當以及音節拖沓、脫落、停頓、習慣上的口頭語等問題,是不符合口語化規則的。為了使講演口語化,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盡可能地使用短句

    句子過長,講起來費勁,意思不好把握,聽起來也感到緊迫、令人費解。例如:“我們不能不從實際出發,尤其應考慮到這個地方經濟落后的因素來制定政策。”如果改成:“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要考慮到這個地方經濟落后這個因素,來制定政策。”這樣一改,讀起來“上口”,聽起來“入耳”。

    2.改倒裝句為正裝句

    倒裝句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方法,具有強調某種成分的作用。但有的倒裝句在講演中顯得很別扭,不夠“入耳”,改成正裝句后,就容易為聽眾所把握。例如:“在工作沒開始的時候就被困難嚇倒,是沒有勇氣的人。”如果把這句話改為“沒有勇氣的人,在工作沒開始前就被困難嚇倒了”,效果會好很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