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福禍”,誰都會有生病住院的時候。當親朋好友或上司同事生病的時候,我們肯定不能裝聾作啞,而必須抓緊時機向其示愛。這樣對于病人保持良好心態、早日康復很有好處;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大家的和諧,順利開展以后的工作。 ●不要觸及病人的痛苦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過多談論病情,談話不要觸到病人最難受的癥狀,以免病人心煩。如果對方本來就背著生病的精神包袱,你再過多地談病情,勢必使包袱加重。當你看到病人臉色憔悴時,不能大吃一驚地問:“您的臉色怎么這樣難看?”而要說:“這兒醫療條件好,您的病一定會很快好轉的。” 探望時較好的談話方式是:先簡要問問病情,然后多談一談社會上生動有趣的新聞,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減輕精神負擔。久居病室,這種新消息正是他渴望知道的。如能盡量多談點與對方有關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寬體胖,更有利于他早日康復。 ●多談愉快的事情 盡量多談一些使病人感到愉快、寬慰的話語和事情。安慰病人,目的是讓他放松心情,早日恢復健康,所以,決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憂慮和不安的消息帶去,還要避免談論可能刺激對方或對方忌諱的話題。然而一般來說,病人總要對探病者講自己的病情和感覺,這時,應該認真聆聽,并從中發現一些對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過話題,對病人進行安慰。例如,病人說過“胃口不錯”的話,探望者就可以借題“發揮”,多講些胃口好對戰勝疾病的重要意義,使病人認同這是個有利條件,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從反面談生病的意義 人生病了,從哪個角度去講都沒有積極意義。但是,為了讓病人寬心,我們完全可以換個相反的角度,從人生的過程著眼,賦予生病一些價值與意義,使病人覺得自己盡管耗損了身體、耽誤了工作,卻一樣能夠收獲一些特殊的體驗或能力,從而在精神上有一種補償感。當然,在此之前最好先強調一下病人病情的好轉,使其具備一個深入思考的心理基礎。 例如,某人去看望朋友,他一反慣例,既不問病情也不講調治方法,而這樣安慰道:“看來,你的危險期已經過去了,這就好了。今后,你就多了一種免疫功能,比起我們,也就增加了一重屏障,這種病,也許就再不會打擾你了!”探病者對生病有意義的另一面的看法頗為獨到。他先指出病人的危險期已經過去,讓病人稍感寬慰,然后再強調生病雖然不是好事,但卻使病人具備了別人沒有的優勢:對此病產生了免疫能力,今后不會再得此病了。病人聽他這樣一說,心理上自然得到了某種補償,心情也就好多了。 ●強調病人的其他優勢 病人被病痛所折磨,只會關心該病本身的嚴重與否,卻很少會考慮決定病情與康復的其他重要因素。作為探病者,我們很有必要把病人在其他方面的優勢因素挖掘出來,擺到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上去,強調這些優勢因素是其他病人所不具備的,因而病人完全有理由采取比他人更為樂觀的態度。病人認識到自身的這些優勢條件,肯定會對康復恢復應有的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