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一個年輕建筑工人在高空作業時不慎摔傷,處于昏迷狀態。患者在醫院里蘇醒后,覺得下肢不聽使喚,遂懷疑自己將終身殘廢,萌生了輕生念頭。患者的一個朋友發現他的這一思想苗頭后及時鼓勵說:“你年輕力壯,生理機能強,新陳代謝旺盛,只要你積極配合治療,日后加強鍛煉,肯定不會殘廢。這是醫生說的,請你相信我!”短短幾句鼓勵話,使患者拋卻了輕生念頭,增強了治療信心。以后的日子,患者不但積極配合治療,而且堅強地投入了生理機能的恢復鍛煉,數月后即傷愈出院。后來他跟他的朋友說:“要不是你適時給予我鼓勵,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恢復健康抱有信心的。” 在這里,病人僅根據自己下肢不聽使喚這一癥狀就認為自己將終生殘廢,這說明他過多地考慮病情,卻沒有認識到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朋友抓住病人身體素質好這一優勢,突出強調,盡力使他相信自己不會殘廢,并強調這是醫生所說,結果使病人重新對康復抱有了信心。 ●從病人細微變化做出樂觀估計 在生病時,由于受病痛困擾,病人往往會對病情懷有深深的憂慮,如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就可能導致悲觀情緒的滋生,對治療采取消極的態度。在探病時,我們不妨抓住病人身上的細微變化做文章,強調此變化意味著病情正在慢慢好轉,預示著康復已是大有希望。在說此番話時,我們可以裝作不經意的樣子,越是這樣就越能讓病人信以為真,使其對自己的病情做出樂觀的估計。 有一個患黃疸型肝炎的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總以為自己的病沒有好轉,產生了悲觀情緒,喪失了治療信心。這時,一個朋友前來探視,遂暗示說:“你的臉色比以前好多了,聽醫生說,你的黃疸指數已有所下降,這說明你的病情在好轉!”這句暗示性語言,使患者的精神倏然振作,并樂觀地接受了治療。不久,他便病愈出院了。 探病者抓住了病人臉色的變化,暗示病人的病情“比以前好多了”,然后又引用醫生的話來加以證明,使病人很自然地信以為真。其實,病人的臉色是不是真的好多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氣和堅定信心。 ●勸病人安心養病 人生病后,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等都被迫中斷,自己不得不暫時與外界隔離,過上與病痛為伴的索然無味的生活。任何一個人得了病,恐怕都會感到煩躁、焦慮,特別是一些性子急的人,巴不得馬上康復,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對于這樣的病人,講個故事或打個比方,讓其意識到“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讓病人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焦慮是非但無益、反而有害的,從而安心養病。下面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某校的高中生劉明,因班內學習競爭比較激烈,又面臨期末考試,結果一下子把身體累垮了,住進了醫院,體重銳減了十幾斤。住院期間,他總是惦記著自己的學習,生怕因為耽誤了功課而落到后面去,結果反而加重了病情。他的朋友王東來探望他,知道了劉明的這種情況,便對他說:“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一個沙漏。你知道嗎?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萬粒沙子。然而,永遠也沒有辦法讓兩粒以上的沙子同時從一個窄細的漏管中流下去。我們每個人都像這個沙漏。每一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如果我們一件一件地做,就像沙子一粒一粒地通過沙漏一樣,那么我們就既能把事情做好,又能保證身體不受損害。相反,如果像你這樣一面養病,一面還想著去背課文、做習題,那你就既沒法搞好成績,又養不好病,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是不是?” 王東以沙漏作比方,向劉明講述了“一心不得二用”的道理,形象生動,頗給人啟發。劉明明白了這個道理,意識到現在只有安心養病,才能把失去的功課補回來,真正搞好學習,也就不再焦躁,身體也很快康復了。 ●注意保持口徑一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