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徽省,四亭村。 忙活完幾天的工作后,這當會的江山正領著黃華坐在村長的家里。 “這……要想竹制工藝品走向正規(guī)市場,就必須要經過防霉防蟲的工序處理……” 被村民們圍在屋中央的黃華同志,正拿著一盞竹燈指指點點。 作為一位飽含出口商品合格經驗的單位負責人,黃經理正在向農民老大哥們普及商品的出口標準。 這一會坐在周圍的村民骨干們,一個記的比一個仔細。 只要一想到自己村的特產,能夠走出縣大門、市大門……跨省交易、甚至跨國交易。 就渾身都是勁兒。 “大家其實也不用太緊張,” 黃華微笑道:“只要按照我說的方法,操作起來也不會太難的……” …… 第二日,在所有工作都完成后,江山一行又重新踏上了回程。 看著后視鏡里不斷招手道別的村民、一片繽紛的四亭村。 江山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雖然這是我出的主意,但直到今天早上推門出來時,還是會感覺眼前一亮。” “不光是你,” 丁鈴鈴戀戀不舍的向后吧吧瞧著:“我也有這感覺。” 依然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黃華笑道: “誰不是呢,主要誰都沒見過這種款式的村莊,想不多看幾眼都不行。” “只可惜咱們的報紙不能放彩色照片,” 蔣壯壯端著相機,遠遠的又拍了一張: “不然,挑幾張擱報紙上一放,保證全國都會轟動。” “這怕什么,” 江山呵笑了一下:“到時候廣告一上映,別說是咱們國家,國外都得轟動。” “我們還可以把照片放在廣交會上,那兒的老外也不少,” 黃華看了眼江山:“就是不知道許局能不能給你這個展位了。” 此話一出,面包車上的三個人一塊看向了江山。 “我想……應該問題不大吧,” 江山估摸了一下:“對了華哥,你參加過幾次廣交會?” “真要說起來的話,” 黃華這會擺出了一副憶往昔的模樣:“那可就早了……”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 廣省憑借毗鄰港澳的地理優(yōu)勢,先后舉辦了三次商品物資展覽交流會。 這三場交流會和之后的廣交會不同,完全是屬于廣省自己家的展銷會。 結果三場會開完后,外貿部的駐廣特派員就瞧出不一樣了。 廣省的展銷會,跟他在其它市看見的展銷會完全不同。 開在廣—州的展銷會,不但有超過一半的土特產都是外銷。 從數(shù)據(jù)上看,也是相當驚人的。 半年多時間連續(xù)舉辦三次的展覽會,其中僅兩場的出口成交額,就接近了千萬美元。 而當時中國全年的出口額也就五六億美元。 這是什么概念? 特派員當即從中看到了在廣—州舉辦大型展覽會的必要性。 1956年6月,駐廣特派員,迅速向外貿部和廣省同時建議——在廣—州舉辦全國出口商品展覽交流會。 此請示一路上報,一路開綠燈。 后經多位領導聯(lián)合批示決定:1956年11月10日,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開幕。 由華潤公司代發(fā)的邀請函,為展銷會招來了37個國家的近三千位客商。 促成了高達五千多萬美元的商品出口。 一大筆外匯堆上來后,外貿部看見了一個全新的快速創(chuàng)匯窗口。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 外貿部正式下發(fā)了:第一屆廣交會,將于四月份在廣—州舉行的通知。 這一次不光是大大小小的商品,連解放牌卡車都開過去了。 為了促成廣交會的順利進行,廣—州同年還成立了全國第二家出租車公司。 60多輛伏爾加,剛現(xiàn)世就忙的團團轉。 …… “別看我今年才剛到35歲,” 黃華的聲音緩慢且清晰:“但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忙活廣交會上的工作了。 如今回想起來,還是第一次去的時候最緊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