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討賊習水戰-《季漢大司馬》
第(2/3)頁
“敵船勢眾,從戰船側翼來攻,切勿接舷戰之。需操短矛,于斗船上投擲。短矛者,遠投不及弓弩之射程,近戰不及兵刃之靈敏。然其力大而勢沉,舟舸水師多襲薄甲,以短矛投之,中矛者非死即傷。”
霍峻環視眾將,沉聲說道:“今后水戰必先投短矛,挫其鋒芒,接舷時敵寇已是膽怯,登船掩殺,當無往不前。……”
在全新的作戰技法中,霍峻將接舷戰往后放了又放,在拍桿挫敵,戰船面對兩側來敵,霍峻要求眾人投擲短矛,而非再用弓弩。務必要用短矛大面積殺傷敵寇,進而再趁機登船肉搏。
短矛,人類社會最早的遠程武器,在弓弩出現后,迅速地被弓弩取代,也逐漸退出軍中的編制。除了南方軍士,北方軍士已少操持短矛,多用弓弩。
但短矛不代表無用,相反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短矛用處遠強于弓弩,即中近距離下,敵人為甲胄單薄。被標槍投擲中,則非死即傷。
水軍中并非沒有標槍,但像霍峻般如此強調標槍的將校則少之又少。三百支箭,即配五十根短矛。
至于為何霍峻如此強調短矛的重要性,核心還是來自他前世所了解的明代水師作戰技巧。在一兩千年的演進下,明代水師已是封建王朝水師的巔峰。不僅有各式戰艦,還有演進到巔峰的作戰方式。
秦漢時期對水戰的了解相對不夠成熟,許多建制的東西并未確立。在明代水戰時,標槍之重不亞于弓弩,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某些南方水師的武器配備中,標槍還多于弓弩的配備。
在講述短矛之重后,霍峻仔細復盤了水師演習過程中的問題,即令旗傳達意思不明,又點評了各部演習中的不足之處。
眾將心中了然,面露思索之色,皆有所得。
呂蒙斟酌少許,問道:“斗船上有拍桿巨石,行進轉向困難,若敵寇逃竄,將何以對之?”
徐盛得到霍峻的示意,拱手答道:“諸位,將軍又命船廠建造車船,其車船與今船不同,無槳無楫,挾以雙輪,鼓蹈而進,雖逆風行進,亦疾若掛帆。彼時斗船齊頭破敵,后盛率車船于后,敵寇敗走,車船疾行,追擊掩殺?!?
“車船?”
眾將接觸到未知的事物,又是茫然不已。
輕咳一聲,霍峻說道:“車船乃新式戰船,峻近歲苦思所得,今后諸子見到自然能知?!?
別看霍峻向劉備口嗨,不怕曹操那純粹是假的。為確保戰事的順利,霍峻根據他革新的水師戰術,繼而又研發出車船。
第(2/3)頁